杀父仇人报仇的时候,还要讲究这所谓的武德,这不踏马的愚蠢至极吗?你有多少个脑袋够让人家砍得?在你给对方准备的时间里,万一对方临时发难,先下手为强了怎么办?那你岂不是处于劣势了?
这种所谓的给对方准备时间的武德,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才可以使用,而这类场景,就是纯粹的切磋武艺的场景,就是不粘带任何利益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下,即便是自己输了,也并不会损失什么东西,只有这些场景下,才可以去展现自己所谓的什么武德!
而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去展现什么狗屁武德的,武德就是他们的狗头铡,随时可以要了他们的命!
那么,在什么场合下,才不必去讲究武德呢?
那便是粘带了利益的情况下,就比如前面所说的去报仇,你都去报仇了,那对方肯定是你的仇人,在这种情况下,其结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这种场景下你还要去和对方讲究武德,那不是自杀吗?太愚蠢了!
再比如眼前的这一幕,这个卫兵需要考验卫斌的实力,只有卫斌的实力达标了,卫兵才会放他进去,在这个场景下,卫斌是不是也粘带了利益?那肯定是啊,他的利益就是进入这鸠摩智的府邸!在粘带了利益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要保证自己可以取胜,因为只有你获胜了,你才能够得到你想要的利益!而在这种形势下,就无须去考虑什么狗屁武德了,一切都要以获胜为目标!而显然,趁着对方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就先下手为强,肯定是可以提高获胜几率的!
一点武德都不讲不行,但是过分的去追求武德更加不行,唯有二者相结合,审时度势,在不同的场合下去合理的讲究武德才是王道!该追求的时候追求,该摒弃的时候摒弃,如此一来,才能成事!
而鸠摩智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鸠摩智为人高傲自负,痴迷于武学,狂热追求至高武功,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且屡次施以偷袭暗算,在原著中,鸠摩智把段誉和王语嫣打下枯井,不就是通过偷袭的手段得逞的吗?这便是鸠摩智为达目的,摒弃武德的表现!
除此之外,鸠摩智也有着讲究武德的一面。
鸠摩智身为吐蕃国的护国法王,他一心为国效力,于是,毅然只身前往了大理国的天龙寺,企图抢夺大理不传之秘六脉神剑经,并且通过展示“无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罗叶指”震摄众僧,以一己之力通过绝技“火焰刀”挑战天龙寺六大高僧(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合力使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