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在外面惹了几次事端后,花了好多银子才平的事。
见婵婆母又变了脸,又责怪见婵不是嫌妻,不知道拘着男人在外惹事。
见婵有苦说不出。
她亲生的母亲又去了,一母同胞的妹子又远嫁在外,实在无人诉说苦闷。
姜太夫人这个祖母是疼爱她的,可就是因为祖母疼爱她,祖母年纪渐大,她也就只能报喜不报忧了。
“婵姐儿那姑爷呢?他母亲逼婵姐儿为他妹子出半副嫁妆,他都不说话?”姜太夫人冷着脸问方氏。
方氏叹气。
“婵姐儿那姑爷哪里指望的上他?前两年被四弟收拾了一顿后老实了这两年,已是不错了”
方氏打心里也同情前头那位生的继长女。
可她能如何?
她只是个后娘。
当初她嫁到姜家时,不亏待前头生的两个,都体体面面的将前头那位生的两个女儿嫁出了,她就问心无愧了。
何况那两位继女亲生母亲留下的东西她是一点都没留,反而自己倒贴了一部分嫁妆出去。
她早就想替继长女出头了,可她的父亲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要日子还能过,做娘家的也不好插手
她这个做后娘的难道还要强出头?
也就是两年前,她实在可怜婵姐儿,才私下派人给老四递了话。
老四亲自去收拾了婵姐儿那不成器的姑爷一顿。
否则,婵姐儿不知道怎么苦呢!
“老大媳妇,这件事老大知道了吗?”姜太夫人黑着脸问。
方氏有些难堪。
她是和她家老爷说了,还劝她家老爷亲自去婵姐儿婆家一趟,好歹替婵姐儿撑一撑腰。
半副嫁妆可不是小数目。
婵姐儿出嫁当年姜家还没有今日的风光,婵姐儿嫁妆中最值钱的还是老四私下贴补的六千两压箱银子。
而婵姐儿那婆母找婵姐儿要的半副嫁妆还挑明不得少于三千两银子。
老二媳妇有句话说的不错,婵姐儿家老虔婆就是狮子大开口!
婵姐儿只是他们于家最小的儿媳妇,就算要为即将出嫁的小姑子添妆,三百两的东西或者三百两的压箱银子都不算少了!
“回母亲,我家老爷知晓了可他说家和万事兴,说三千两银子婵姐儿也出得起,便出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