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在南京的震怒降临前,尽可能地蜷缩起来。
中央红军指挥部(正紧张地向遵义方向前进),气氛因两份接连收到的战报而充满了欣慰与一丝惊讶。
第一份来自红五军团董振堂军团长:
“我五军团独立团王林部,遵令驰援箐口。该部行动迅猛,于江界河渡口(南岸),发现吴奇伟部537团(加强团,约两千人)正猛攻我37团刚建立的桥头堡阵地。王林团长当机立断,指挥独立团以猛烈炮火覆盖敌进攻队形及后方支援阵地,旋即全团投入突击,从敌侧后迅猛穿插!激战约三十分钟,击溃敌537团,毙伤敌数百,俘敌五百余,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稳固了我渡口阵地。独立团伤亡百余。后该部未作停留,强行军赶赴箐口。”
第二份同样来自董振堂:
“独立团王林部昨夜已抵达箐口!今日上午该部趁敌536团主力正全力仰攻我37团三营周彪部扼守之箐口主阵地之际,秘密迂回至敌进攻部队后方,以精准炮火摧毁敌团指挥部、炮兵阵地及后方梯队!随即全团发起总攻!同时箐口守军周彪营适时发起反冲锋!敌536团腹背受敌,建制大乱,迅速崩溃!此战毙伤敌逾千(含敌营长陈德标),俘敌近八百,敌团长李江仅率少数残部逃脱。箐口之围立解!缴获极丰!独立团此战伤亡约百余。现该部正固守箐口,整补待命。箐口大捷,独立团居功至伟!”
两份电报在领导们手中传阅。总司令放下烟斗,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手指在地图上箐口的位置点了点:“好!打得好!这个王林,带兵有方,出手果断!一天之内,两场硬仗,先是稳固渡口,再解箐口之围,硬是把吴奇伟伸过来的两只爪子都给剁了!打出了我红军的威风!”
副主席仔细看着电文,也欣慰地点点头:“战术运用得当,时机把握精准。侧后突击,与守军反冲锋配合默契。这支独立团,从湘江边带出来的种子,如今真成了我五军团一把锋利的尖刀。王林同志,确实是个能打仗的。”
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看着随战报附上的独立团实力简报,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明显的惊讶:“诸位,你们看看这个独立团现在的人数两千七百余人!乖乖,这比我们很多主力团甚至一些师的人数都多了!而且看装备清单,十门迫击炮,九挺重机枪,轻机枪数量可观王林同志这是走到哪‘扩红’到哪,别人是越打越少,他倒好,队伍是越打越壮实!”
众人闻言,纷纷凑过来看简报。
“两千七百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9章 五军团的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