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让步兵兄弟们提心吊胆,既要防敌人的子弹,还要担心自己人的炮弹!”
几位营长神色凝重,深知责任重大,齐声应道:“是!团长!我们一定把步炮协同练好,绝不让火力优势白白浪费,更绝不会发生误伤!”
王林的思考并未停止,他深知现代军队的强大在于体系的合力,而非单一兵种的强悍。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步兵、骑兵、炮兵主官,声音变得更加深沉有力:
“步炮协同要抓,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独立团现在有了像样的骑兵,有了相当规模的炮兵,再加上我们本就强悍的步兵,我们就不能再满足于各打各的!我们要学会攥指成拳,打出组合拳!接下来,我要强调另外三项至关重要的协同:步骑协同、骑炮协同,以及最终的综合——步骑炮协同!”
会场变得异常安静,这些概念对于很多出身草莽的红军干部来说有些新颖,但他们从团长严肃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其重要性。
“第一,步骑协同!”王林看向李云龙和各步兵营长,又看向沙马尔格。“步兵和骑兵,一个善守如山,一个善攻如风。怎么结合?不是让骑兵去冲击严阵以待的阵地,也不是让步兵去追着骑兵跑断腿。”
他具体阐述道:“步兵,要学会为骑兵创造条件。在进攻中,你们的火力要能压制和吸引敌人,为骑兵侧翼迂回创造战机;在防御中,你们的坚固阵地是骑兵休整和出击的可靠依托。骑兵,要成为步兵的‘眼睛’和‘闪电’。负责远程侦察、战场遮断、侧翼警戒、追击溃敌、包抄迂回。要练就发现弱点、快速通报、引导步兵主力攻击的能力。步骑之间要建立清晰的信号和默契,骑兵报告敌情要准、要快,步兵反应要迅速、要果断。各营在组织演练时,必须把配属的骑兵排或未来的骑兵连拉进来一起练!”
“第二,骑炮协同!”王林看向沙马尔格和刘根胜。“这是更高难度的课题,但一旦练成,威力无穷!骑兵速度快、视野广,但火力弱、持续作战能力差。炮兵火力猛、射程远,但笨重、反应慢。”
他提出了关键点:“骑兵,要敢于前出,不仅要侦察敌情,更要承担起前沿炮兵观察员的角色!要学会测距、定位,能用简易工具或(未来的)电台,快速、准确地将重要目标的位置、性质报告给炮兵!炮兵,则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接到骑兵报告后,能迅速计算诸元,实施精准的火力急袭,为骑兵拔掉钉子,或者用炮火阻拦追兵,掩护骑兵撤退。你们俩要专门组织小分队,研究这套打法,从最简单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45章 砺兵秣马:多兵种协同与全域防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