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所未有的景象出现了。在边境地带,战士们警惕的目光依旧锐利;而在相对安全的内地,则是红旗招展,歌声嘹亮。
在吴起镇周边,林火旺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将辎重营的战士和能够抽调的警卫连士兵混合编组,划分片区,责任到人。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挽起裤腿,和战士们一起踩在泥水里,挥舞锄头。仓库院里,各类种子被仔细地再次筛检、分装,贴上标签。一队队来自各村苏维埃的代表,拿着批条,在这里领取珍贵的种子。林火旺拿着账本,亲自核对,反复叮嘱:“张主席,这是你们村三百亩地的麦种,颗颗饱满,回去赶紧组织人种下,千万别误了时辰。”
另一边的修械所和临时工棚里,炉火熊熊,叮当声不绝于耳。老师傅带着徒弟和战士们,日夜不停地锻造、修补农具。损坏的锄头被重新淬火打磨,卷刃的镰刀被更换木柄,崭新的犁铧被打制出来。
而团部后山,林火旺抽调来的几名细心战士,已经在一位聘请来的老农指导下,开始用碎石和黄土垒砌猪圈鸡舍的矮墙。一个规整的养殖场雏形初现。
各主力营的防区内,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排长、指导员的带领下,战士们利用执勤间隙,帮助老乡耕地、送粪、修整田埂。他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干活却舍得花力气,深受老乡们的欢迎。村头巷尾,苏维埃组织的互助组、变工队也高效运转起来,邻里相帮,强弱互助,以往春耕时节的愁容被欢声笑语取代。
王光道政委组织的宣传队更是活跃在各个角落。他们用快板、歌声、简陋的活报剧,宣讲东征的胜利消息,讲解春耕生产的重要性,传播农业知识。“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多打粮食,吃饱肚子打鬼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王林带着参谋们,骑马穿梭在各处春耕现场。他看到林火旺在田间地头忙碌指挥,汗水浸透了军装;看到警卫连的战士们在荒坡上喊着号子拉犁;看到三营的战士帮老大娘把粪肥送到地里;听到列宁小学里传出的稚嫩读书声;更看到后山养殖场的围墙一天天增高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吴起地区的沟沟峁峁间,忙碌的不仅是春耕的身影,更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在涌动。独立团一手紧握枪杆,震慑西北诸马;一手挥动锄头,深耕脚下土地。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响应着远方的东征炮声,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扎扎实实地筑起着中国革命的坚固根基。
王林站在坡顶,望着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49章 春涌吴起 耕战并举筑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