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落在元城镇上:“政委和老李的分析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假设,把这个诱饵设在这里——元城。大家看,其位置相对于我吴起核心区较为突出,但距离环县、庆阳的敌军主力也不算太远。这个地方不在我军控制下,它是我根据地的边缘前哨;在马鸿宾眼里,如果我‘主力’聚集于此,它就是一块孤悬在外的‘飞地’,是极易被切割包围的目标。”
他环视众人,继续引导:“如果我们的‘主力部队’不仅出现在这里,而且并非紧张地构筑工事,反而是在大规模地、热火朝天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召开群众大会,分配财物,显得完全沉浸在群众工作之中,对外部军事威胁‘疏于防范’。各位指挥员,请你们站在马鸿宾的角度想一想,这会传递给他什么样的信息?”
三营长周志明摸着下巴,沉吟道:“这会给他造成几种判断:第一,我军连胜之后可能产生轻敌情绪;第二,我军政治工作优先,军事戒备暂时松懈;第三,我军或许正急于巩固新占区,兵力分散。无论哪种,在他看来,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机遇,一支脱离坚固根据地、处于运动和非战备状态的‘主力’,是极其诱人的猎物。”
“光是我们看到、推断还不够。”侦察连长张红土冷静地补充,他的思维总是带着情报人员特有的缜密,“必须有一个他极度信任的消息源,去替他‘眼见为实’,并主动向他报信。比如,一个在我们召开的‘斗争大会’上,因为我们的‘疏忽’而‘侥幸’逃脱的,在当地有头有脸且与他或他的部下有密切联系的士绅。这个人的哭诉和告密,将比我们故意泄露的任何假情报都更具说服力。”
“妙!”王林眼中精光一闪,“‘示形’于外,再加以‘证实’于内,双管齐下,不怕他不上钩!那么,下一个问题:这支足以以假乱真的‘冒牌主力’,由谁来扮演?需要多大的规模?如何才能演得逼真?”
所有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辎重营营长林火旺。林火旺性格沉稳,心思细腻,管理后勤井井有条,正是执行这种需要极度耐心和细节任务的最佳人选。
林火旺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才抬头沉稳地说道:“团长,政委,各位同志。若要、(令人信服地)扮演主力,规模小了绝对不行。马鸿宾的探子也不是瞎子,人烟稀少、装备简陋是瞒不过去的。我建议,由我辎重营全体九百五十人作为基干和指挥核心,再从各区县赤卫队中,紧急抽调一千名政治可靠、身体健康、受过最基本军事队列训练的骨干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51章 沙盘推演 元城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