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孤忠逆耳暗流护生
牛首山阵地,阴冷的雨丝连绵不绝,将临时挖掘的工事变成一片泥泞。独立旅庞大的队伍正在抓紧时间巩固防线,分发刚刚从南京运抵的宝贵弹药。士兵们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光亮,小心翼翼地清点着黄澄澄的子弹和沉甸甸的手榴弹,仿佛捧着救命的稻谷。
旅指挥部内,气氛却并未因弹药的到来而轻松多少。王林、王光道、钟光邦三人围在地图前,眉头紧锁。地图上,代表日军的蓝色箭头已从东、南两个方向逼近南京,锋芒直指雨花台、光华门等要隘。南京城,已如同暴风雨中飘摇的孤舟。
王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南京城的位置,声音沉郁得如同外面的天气:“弹药到了,我们能多撑几天。但南京守不住的。上海溃败得太快,外围防线支离破碎,城内指挥唉。”他没有再说下去,但王光道和钟光邦都明白他的未尽之语。唐生智的“誓与南京共存亡”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真正的备战和组织,尤其是对数十万平民的安置,却显得混乱而无力。
“老林,你的意思是?”王光道推了推眼镜,他知道王林绝非怯战,必有深虑。
王林心里知道南京惨剧除了日本残暴的主要原因外还有内部障碍问题
国民政府“誓死保卫首都”的政治姿态:这是最根本的障碍。蒋介石和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为了国际观瞻和国内士气,始终坚持“与南京共存亡”的公开表态。任何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的提前撤离,都会被视作动摇军心、未战先怯,是政治上的绝对禁忌。唐生智甚至下令收缴江北船只,实行“背水一战”,这从物理和心理上都断绝了后路。
信息闭塞与认知局限:1937年的中国,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口耳相传、报纸)。政府对前线战局的惨烈程度和日军的残暴性是进行封锁和美化的。
许多市民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首都重地,国军必会死守,能守住。”
“日本人也是人,占了城市总要治理,不至于屠杀平民。”
“国际上有日内瓦公约,有安全区,躲过去就好了。”
他们无法想象现代战争的毁灭性和日军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灭绝暴行。故土难离与财产束缚:对于大多数市民,家业、田地、店铺都在南京。轻易抛弃一切踏上生死未卜的逃难之路,需要极大的决心和推力。很多人会选择观望,直到战火真正烧到眼前,但那时往往为时已晚。缺乏组织与交通工具:即使想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00章 孤忠逆耳 暗流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