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的思维在系统的辅助下高速运转,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念头冒了出来:“如果...如果我们行动足够迅速、打击足够致命,有没有可能不仅仅是击溃,而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重创甚至近乎‘全歼’第6师团的核心战力?如果真能达成这种前所未有的战果,那是否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也有时间,带走那些宝贝重炮?”
他立刻将这个想法抛给了系统:“系统,推演一个最佳情况:假设我部夜间渗透、夺占炮兵阵地的行动完美成功,并且利用炮火急袭,极其幸运地在一开始就精准覆盖并摧毁了第6师团的师团部、旅团部及主要联队指挥部,导致其指挥系统从最高层彻底瘫痪。同时,正面的74军察觉到我方创造的巨大战机,果断发起全面反击。在这种日军指挥完全失灵、首尾不能相顾、陷入极端混乱的‘奇迹般’(情景)下,我军是否有机会在控制战场后,尝试缴获并带走部分重炮,特别是150mm重榴弹炮?”
指令确认。推演基于“指挥系统被瞬间斩首、正面友军强力反击”之理想预设情景...
推演结果:理论存在极低概率的窗口,但依然伴随巨大风险,且需满足多项严苛前提条件。
有利条件(在理想情景下):
时间窗口可能小幅延长:敌军失去统一指挥,其反扑将呈现局部化、自发化、无序化的特点,效率大打折扣。这可能为我军争取到比原计划(摧毁炮阵后立即撤离)多出1-2小时的宝贵时间。
战场控制力增强:在友军反击和敌军混乱的背景下,独立旅对核心战场区域(炮兵阵地周围)的控制力会相对增强,可能暂时肃清小股敌军,为技术操作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
缴获意愿强烈:若能缴获(完好)的重炮,其政治意义和未来作战价值将是巨大的,值得冒一定风险。
然而,致命挑战与严苛前提丝毫未减:
技术难题是最大障碍:
牵引工具:150mm重炮极其笨重,绝非人力或普通骡马可以拖动。必须依赖机械牵引。能否在日军辎重队中及时找到并缴获足够数量、状况良好且燃料充足的军用卡车或重型牵引车,是第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找不到车,一切免谈。
操作与驾驶:即使找到了车,独立旅中是否有足够多的、会驾驶这种吨位卡车的司机?能否在日军可能破坏钥匙、电路的情况下迅速启动车辆?
挂载与固定:将重炮挂上牵引车是一个技术活,需要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03章 死地后击 谋敌炮轰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