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东面的援军,自然有人去招呼他们。”
他转向另一名参谋:“给李云龙发电!他的来安支队休整得差不多了吧?让他立刻行动起来,把他那套‘捣蛋’的本事都使出来!东面来的鬼子援军,还有可能从六合、仪征过来的补给线,都交给他了!我不要他全歼敌人,我只要他把通往龙王山这边的水陆交通,给我彻底搅烂!让鬼子的援兵和物资,都堵在路上,变成瞎子和瘸子!”
“是!”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139师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在王林的指挥下,开始进行胜利后的关键转换——从围歼作战模式,迅速转变为撤退转移、诱敌深入的新模式。
白马塘至石梁子一线,枪炮声陡然变得激烈起来。
丁伟率领的天长支队主力和刘长山的836团残部(经过龙王山阻击战和诱敌任务,减员严重但骨干犹存),早已利用这一带河渠纵横、丘陵起伏的地形,构筑了数道简易却极其刁钻的阻击阵地。
面对心急火燎、试图强行突破的日军第18旅团先头部队,他们沉着应战。步枪手和机枪手躲在精心伪装的散兵坑和土木火力点里,精准地射杀着暴露的日军军官和机枪手。迫击炮和掷弹筒小组则不断变换位置,打上几炮就撤,让日军的反击炮火常常落在空地上。更有无数看不见的绊雷、压发雷、跳雷被埋设在日军必经的路上、塘边、甚至废弃的房屋内,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和惨叫声,让日军的推进速度如同蜗牛。
井书宣时在后方气得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他不断催促部队进攻,甚至组织了数次敢死队冲锋,但除了在对方灵活的防线前留下更多尸体外,收获甚微。对方就像一道韧性十足的堤坝,看似随时可能被冲垮,却总能在他认为即将突破的时刻,又顽强地恢复过来。时间,就在这激烈的拉锯战中飞速流逝。
六个小时,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夕阳开始西下,将天际染上一片血红时,丁伟和刘长山几乎同时收到了师部发来的撤退命令。
“撤!”丁伟果断下令,“各部队交替掩护,按预定路线,撤退!”
刹那间,刚才还打得异常顽强的中国军队,如同潮水般退去,迅速消失在暮色笼罩的复杂地形中。等日军小心翼翼地占领空无一人的阵地时,留给他们的只有满地弹壳和几处来不及带走的假人、废弃工事。
井书宣时得知前方“敌军溃退”,非但没有欣喜,反而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他意识到,自己又被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30章 金蝉脱壳 主力西移饵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