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潜龙在渊化整为零砺新锋
1938年1月,徐州会战拉开序幕。日军企图南北对进,打通津浦线,使华北与华中战场连成一片。位于徐州南面的淮河防线,成为阻击日军北上的关键屏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统筹指挥,在此布置了一道坚强的防线。
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3师团在荻洲立兵师团长指挥下,兵分三路向北推进:东路第26旅团沿津浦铁路主攻蚌埠;中路为师团主力,经凤阳向蚌埠进攻;西路第65联队则迂回至高塘湖北端进行策应。配以航空兵与炮兵的支援,日军形成了一道锐利的进攻矛头。
1月中旬,战斗打响。刘士毅将军的第31军利用池河西岸丘陵地带,开展运动防御,节节抵抗。虽明光于18日失陷,池河于30日被突破,但这场持续半月的迟滞作战,为后方布防赢得了宝贵时间。
1月31日,守军毅然炸毁淮河铁桥,试图阻断日军进军路线。2月初,临淮关、蚌埠、凤阳等地相继失守。日军多次尝试强渡淮河,均被于学忠将军的第51军顽强击退。该军第113、114师官兵凭借北岸阵地,与日军展开惨烈搏杀。直至2月11日夜,经过连续多日血战,第51军才被迫向淝河方向转移,淮河北岸阵地多处被突破。
危急关头,张自忠将军率第59军于2月13日星夜驰援。这支生力军的到来,立刻扭转了战局。2月15日,中国军队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小蚌埠。到3月初,淮河以北全部阵地得以恢复,日军被迫退回南岸,战线暂时稳定,形成隔河对峙局面。
淮河阻击战持续一月有余,虽一度被日军突破,但最终成功阻滞了日军北上步伐。这场战役粉碎了日军南北夹击徐州的初期企图,为第五战区在徐州以北组织防御赢得了宝贵时间,直接为随后取得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军队在淮河畔的顽强抵抗,写下了徐州会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路日军久攻不下,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改变策略,转而采取“南守北攻”。
明光镇外围,日军第九师团临时设立的指挥部内,气氛却比屋外的气温更加冰冷压抑。
师团长秋山义允中将面色铁青,握着刚刚由参谋整理完毕的战役损失初步报告,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数字——第六旅团主力近乎全军覆没,伤亡被俘超过五千人,旅团长丸山政男少将“壮烈玉碎”,大量重武器及辎重损失——像一把把尖刀,反复戳刺着他的神经和帝国军人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31章 潜龙在渊 化整为零砺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