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围巡弋,警惕地注视着日军第16师团撤退的方向。
而真正彰显王林超前建军理念的一幕,随之上演。
随着命令下达,早已待命多时的五个后勤保障团——总计超过五千人的专业队伍——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上前线。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效率极高:
抢救组身着显眼的白底红十字袖标,背着药箱,抬着担架,迅速穿梭在尸山血海之间。他们仔细检查着每一具“尸体”和倒地的伤员,优先抢救己方战士,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给垂死的日军伤兵补枪,绝不留下任何隐患。发现重伤员,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然后由担架队以最快速度抬往后方刚刚接收的日军野战医院旧址(丁伟旅的缴获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收集组则像梳子一样梳理着战场。他们两人一组,或多人一队,快速收集一切有价值的战利品:完好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成箱的子弹和手榴弹、军用水壶、饭盒、皮鞋、钢盔甚至连日军尸体上的棉衣和兜裆布都不放过(可用于制作绷带或擦枪布)。遇到难以移动的沉重物资或大型装备,如相对完好的火炮部件、弹药车等,则立即呼叫运输组。
运输组由强壮的战士和征集来的民工组成,他们推着独轮车、赶着骡马大车,甚至肩挑背扛,将收集来的物资如同蚂蚁搬家般,源源不断地运往山林中的隐蔽集结地。那些缴获的日军卡车,只要能发动的,立刻被技术兵开走,不能发动的则就地拆卸关键部件或彻底破坏。
工兵和警戒分队则负责在主要通道和集结地附近布设简易地雷和警戒哨,防备可能出现的日军小股溃兵或便衣侦察队的骚扰,同时标记出未爆炸的炮弹和危险区域。
这是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后勤力量在实战中的完美展现。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冲锋陷阵,但他们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部队能否持续作战。正因为有了这五千多经过专门训练的后勤保障人员,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的大规模战场打扫工作,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就已接近尾声!
当东方的天际传来日军侦察机沉闷的引擎轰鸣声时,139师主力早已消失在金寨苍茫的山林之中,最后一个后勤保障小组也拖着满载的物资,隐入了茂密的植被。日军飞行员所能看到的,只有下方一片狼藉、空无一人的战场,以及少数被刻意留下、用以彰显战果和迷惑敌人的破旧装备和日军尸体。
临时师部设在金寨深处一个隐蔽的山谷里,利用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39章 金寨砺刃 浴火重生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