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直插合肥
那将不仅仅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捣黄龙!足以让整个华中日军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乱!前线的攻势再猛,一旦整个维护武汉的后勤枢纽被毁,军心必然动摇,整个西进作战也都可能因此迟滞!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作战构想,在王林心中瞬间成型。
“系统,分析一下139师攻占合肥的可能性”王林心中默念。
分析开始:139师现状
兵力与士气:总兵力约3万人,为5个旅及特种部队。刚取得富金山大捷,士气高昂,但有伤兵近3000人。
战术与指挥:擅长运动战、伏击战,具备“活点地图”系统,指挥精准。但缺乏大规模攻城经验。
地理位置:位于大别山东北麓(霍山一带),地形复杂,利于隐蔽机动。
二、合肥敌情分析
日军部署分析:
性质:合肥并非前线重镇,而是日军后方核心兵站(后勤补给基地)。这意味着城内仓库堆积如山(弹药、粮秣、被服),战略价值极高,但作战部队数量有限。
兵力:驻军主要为第2军的兵站守备部队、后勤管理人员、医疗单位、13师团残部,而非一线作战师团。总兵力约为数千人,其中一线战斗人员比例较低。其战斗意志和警觉性远低于正在前线血战的主力部队。
防御:尽管有城墙工事,但守备心态可能存在“身处后方”的松懈。
周边敌军分析:
日军主力(如第6、第10、第16师团)正深陷武汉会战前线,在信阳、固始、田家镇等地与中国军队激战。
一旦合肥遇袭,这些部队理论上会回援,但因被正面战场牢牢牵制,回援速度和可抽调兵力将大打折扣。
三、成功率分析
有利条件:
敌明我暗,守备薄弱:这是最大的利好。139师面对的不再是严阵以待的师团精锐,而是数千名警觉性不高的后勤和守备人员以及13师团残部。奇袭的突然性效果会倍增。
目标价值巨大:攻占合肥兵站意味着可能缴获规模空前的物资装备,足以让139师战力飙升,实现全师标配日式装备。
援军阻力:周边日军主力难以迅速脱身回援,即使回援距离合肥也还有不短距离,为139师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为5-7天。
不利条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41章 阳谋之下 虎符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