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暂时的,其政治影响亦不可估量。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军队有能力对日寇发起致命反击。这对那些悲观论调、投降论调是有力的回击。蒋介石想压低139师的功劳?哼,这次可是纸包不住火了!”
窑洞内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喜悦和自豪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
然而,笑声过后,是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决策。一位首长敲了敲地图,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回到现实问题上来:“胜利可喜,前景可观。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139师目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块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作战区域:丁伟部所在的大别山区、黄木生支队活动的江北四县地区、以及王林主力控制的皖南沿江区域。这三块区域,地理上被日军隔断,指挥上分属139师管辖,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领导,以形成最大的合力,避免各自为战,这是我们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话题立刻变得严肃而具体。几位首长围拢到那张巨大的华中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长江沿线、大别山脉、皖南山峦。
“王林同志在电报中提出的协同作战构想很好,但需要一个更高层级的、统一的指挥机构来统筹落实。”一位首长沉吟道,“大别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若能在此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向北可威胁平汉线,向东可俯瞰江淮,向西则连接武汉外围,战略价值极大。丁伟旅现在兵力加强,又汇合了伤员骨干,是有能力在那里扎下根,发展壮大的。”
“江北四县(来安、天长、盱眙、高邮)是我们的老基点,”另一位首长接着分析,“黄木生支队经营已久,群众基础好,且地处津浦路东侧,像一把楔子钉在日军背后,虽然暂时面临压力,但绝不能放弃,反而要加强。它与西面的大别山、南面的沿江区域,恰好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品’字形战略布局。”
“最关键的是皖南沿江!”又一位首长的手指重点划过长江南岸,“王林主力集结于此,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又有新四军兄弟部队配合。他们的任务最直接,也最危险——切断日军的长江生命线!这项工作做好了,比歼灭鬼子几个联队意义还重大。必须给予他们最强的支持和最明确的指导。”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各位首长从军事、政治、后勤、群众工作等各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三大区域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共识逐渐清晰:必须打破现有的指挥壁垒,将这三块区域的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爱洋芋 作品《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第150章 延安决断 擘画华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