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样子?
除了荒草就是灌木,偶尔能看到一些歪倒的、腐烂的田埂痕迹,但也早已被野草吞没。
所谓的“上田”、“中田”、“下田”在图上有标记,可现实中,在他们眼里,全是差不多的“荒地烂田”!
“大俊哥,这这从哪儿开始量啊?”一个青年挠着头,一脸茫然。
赵大俊强装镇定,抖开地图,比对着远处的山形,看了半天,额头上急出了汗:
“应、应该是这边吧?地图上画了个水洼,那边好像有个水坑?”
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发现那不过是个雨后积成的小水潭,周围根本看不出田地的轮廓。
“那那就从村口开始,拉着绳子往外量?”另一个青年提议。
“咋量?这草比人都高,绳子都拉不直!”立刻有人反驳。
赵大俊没了主意,只能硬着头皮说:
“那就就先绕着村子走一圈,看看大概有多大!”
于是,一行六人在比人还高的荒草灌木中艰难穿行,衣服被划破,身上被蚊虫叮了无数个包。他们勉强辨认着可能曾是田埂的土垄,或者某些疑似被耕种过的平地,但范围完全无法确定。
至于水源灌溉?
地图上倒是画了两条细线表示溪流,他们确实找到了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但水量不大,而且蜿蜒曲折,根本看不出原先的水渠走向。另一条标注的溪流,他们来回找了好几圈,只发现一条早已干涸的、长满杂草的沟壑。
忙活了大半天,日头都偏西了,六个人累得筋疲力尽,浑身脏污,却连一亩地的边界都没能确定下来,更别提分清等级、探查水源了。
收集到的信息只有:“地很多,都很荒”、“有一条小溪,水不大”、“还有条沟,没水了”。
赵大俊垂头丧气地领着人回到村里,赵老七满怀期待地迎上来:
“怎么样?摸清楚了吗?大概有多少亩?好地多不多?”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酒朵云 作品《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第 120章 赵大俊量地两眼一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