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巨大的实木书桌上,她铺开细腻的云槐纸,试着用那黝黑发亮的松烟墨磨开,蘸饱了笔,落笔之时,确实能感受到纸张的温润和墨色的层次。
但是太慢了。
等待墨色干透需要时间,层层渲染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一个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而且,古代颜料的色系相对有限,某些鲜艳饱和的颜色难以调配,更重要的是,许多矿物颜料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接触对健康无益,且其色牢度远不如现代化学颜料,时间久了容易褪色变色。
对于习惯了现代绘画材料那种“随心所欲”的谢秋芝来说,使用这些传统材料,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她本身就精通现代素描、水彩、乃至数字绘画等多种技法,对构图、透视、光影、人体结构等均有深厚功底。
其中,谢秋芝最拿手的、也最适合为沈砚浮世录作画的技法是花样写实。
她能够利用现代颜料和精湛技法,创造出极度逼真、细节震撼的画面。
这种技艺能完美契合沈砚的需求,将灾情、民变、黑市等惨烈场景以“视觉证据”的形式凝固下来,画出来的真实感和冲击力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画技,足以达到“与文字互证”、“击穿麻木”、“防止粉饰”的目的,让她的画成为浮世录最锋利的匕首。
她欣赏这些古代颜料蕴含的文化和工艺美,但若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浮世录里,她果断选择了能“降维打击”的现代颜料。
此刻,画板上夹着的,还是云槐纸,而旁边则是她网购的管装水彩颜料、丙烯颜料甚至还有几支色粉笔。
调色盘是不锈钢的,洗笔筒是塑料的,简单又实用,只不过这些现代的东西是万万不能拿出去使用的,所以沈砚派人送来的那些小工具还是有用的,她可以偷梁换柱,把那一盒盒精致小瓷盒里面的古代颜料换成她网购的现代的颜料,就算拿出去使用,任谁也发现不出什么不妥。
云槐纸上画到一半的内容,是根据沈砚提供的文字描述,描绘去年西北大旱,赤地千里,灾民剥树皮、掘观音土充饥的惨状。
文字已然沉重无比,而谢秋芝要做的,是将这份沉重用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凝固下来。
她调了一种灰暗的、近乎绝望的黄土色调作为背景,用大笔刷快速铺开,营造出天地无情的苍凉感。
然后,用极细的勾线笔,开始勾勒那些匍匐在地、瘦骨嶙峋的灾民轮廓。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酒朵云 作品《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第 194章 现代颜料降维打击古代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