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打算等会儿帮忙把粥食送到田里,就进去空间里研究那本沈砚所著的浮世录。
他最近已经把那那些旧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早已烂熟于心,再加上空间网络的百度加持,许多问题的标准答案也都倒背如流。
如今他把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本浮世录里,这本书对他而言,更像一个窥探这个时代顶级士人思想内核的绝佳窗口。
他试图透过那些冷静克制的文字,去解析沈砚隐藏在书籍背后的政治观点、社会治理理念、甚至是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洞察。
越研究谢文就越发现沈砚并非简单的悲天悯人,其字里行间透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他强调数据实证,剖析制度漏洞,甚至对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式也隐含批判。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谢文低声自语,“了解沈砚的想法和观点,几乎就等于拿到了解读这个时代统治阶层思维模式的钥匙。这是我最缺乏的‘古代官场阶级意识流’。”
他渴望理解这套运行了千百年的社会规则和权力逻辑,这比他学过的任何具体知识都更重要。
因此,最近谢吉利都被勒令自己看书习字,没事不要来找他,他要继续啃这块硬骨头。
李月兰看着各有各忙活的儿女,笑着摇摇头,对谢秋芝嘱咐道:“去了秋笙家有点眼力见儿,兜里装点铜板去,要是他哥那些竹篾制品,有喜欢的就买下,好歹照顾以下生意。”
“知道啦,娘!”谢秋芝应着,跟着谢广福走出了自家宽阔的宅基地往村另一头走去。
父女俩一路朝着村头张秋笙家走去,路上遇到不少村民,都热情地跟谢广福打招呼,如今谢广福在村里的声望可是如日中天。
也有人好奇地看着跟在他身后的谢秋芝,感叹这丫头最近长高许多,人也好像越发水灵白净了。
张秋笙家住在村子相对僻静的一角,在竹林的另一边上,因为父子俩干的都是需要木林的安静的手艺活,住在热闹的地方反而不合适。
不管是木材或是竹子,都是大块的物件,只有住在村子的边边角角,能扩的地才更大一些,两人又不笨,选宅基地的时候故意选了别人不爱的山脚竹林边,这样他们家附近的地块被买下来不少,目前都用来做露天的工作场。
还没走到近前,就听到他家窝棚后方传来“噼啪”的破竹声和“沙沙”的刮木头的声音。
谢广福远远就看见他家的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酒朵云 作品《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第 201章 养眼的张秋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