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喉咙不自觉地滚动着,眼睛里放出光来,但那光里又掺杂着胆怯。
好几年了,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样纯粮食的干粮,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更别提拿出来待客了。
“都别愣着了啊!快,自己拿碗,舀粥喝!窝窝头一人两个!”李月兰热情地招呼着,拿起碗就要给他们盛。
汉子们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田大力先开口,声音有些发干:“嫂子粥粥我们喝。这这窝窝头太金贵了我们我们想”他搓着手,后面的话没好意思说出口。
其他汉子也纷纷点头,眼神渴望地瞟着窝窝头,却没人伸手去拿。
李月兰和谢广福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他们的心思。这是想吃,又舍不得吃,想带回家去给家里的老人、婆娘和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尝尝。
李月兰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没再勉强,只是默默地给每个汉子都盛了满满一大碗稠粥。
谢广福也叹了口气,道:“行,粥得喝饱了,不然下午没力气干活。窝窝头你们自己看着办。”
七个汉子连连道谢,接过粥碗,唏哩呼噜地喝起来。
那香浓顺滑的粥米混合着菌菇独特的鲜味滑入胃中,带来的不仅是温暖,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
但他们喝粥归喝粥,眼睛却始终没离开那篮窝窝头,最终,也没有一个人去拿。
他们小心翼翼地用李月兰带来的布,把窝窝头重新盖得严严实实,防止沾了灰。
谢广福和李月兰没在老槐树下多待,嘱咐他们慢慢吃,便沿着自家的田埂边走边看。
这一看,两人心里都暗自点头。
桃溪村这几个汉子,干活确实是实心实意的。田埂上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田埂本身也被重新加固培土,最上面还能看到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子,显然是有人怕新土不结实,特意用脚仔细踩实了的。
再看田里,黑褐色的泥土被深翻过来,土块敲打得细碎均匀,深度足够,等到明年春耕时,能省下大力气。
“田大力这几个汉子,做事确实尽心。”谢广福低声对李月兰说,“你看这田埂收拾的,比咱们自己弄还利索。田也翻得又深又匀。”
李月兰也表示赞同:“是啊,都是干活的好手。当家的,我寻思着,以后咱家田里地里的活,是不是可以都请他们来搭把手?就按今天的待遇,管一顿像样的饭。当然,以后日子好了,他们不需要借工具了,就正常给工钱。不过现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酒朵云 作品《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第204章 建竹屋的工人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