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一战差不多的坡坎上列阵。
他们只需从上下两方配合步兵呼啸而来,估计最多两三波就能把莫子布这伙人带走。
但是缅甸骑兵不行,他们历史上甚至还多次被佤族老哥们骑着滇马的山地骑兵暴打,所以跟满清的精锐骑兵,还是有亿点点差距的。
正是由于这样的考虑,吴越看到莫子布占据要点之后,也没选择召回骑兵,召回来了用处不算太大,还不如让他们继续看着郑信。
而吴越的底气,就是两千六百名全员燧发枪,配四磅、六磅野战炮六门的步军。
当然,吴越决定不召回骑兵,但莫子布不能不防。
他把主力交给了陈光耀,自身率三百洛坤兵和吴让、叶丰昌等人交给他的联军守在了北面,一共五百人,防备缅军骑兵回援。
陈光耀则将昆仑山堂主力八个连布成了两排大横阵,延绵排开百米之长。
两排横阵之间,部署着昆仑山堂所有的火炮,四门八磅炮、九门四磅炮和移动非常迅速的三门奥地利三磅炮。
咚咚的鼓声伴随着隆隆炮声,缅军主动出来接战,吴越留下了大约六百人的预备队,其余两千名缅军,也排成了大横阵,只不过分了四排。
他们地处低地,不像陈光耀这边是陡坡,可以让炮弹从下面步兵的头顶飞过,所以能以步夹炮。
缅军只能让火炮一部分,分散在两翼,一部分推到阵型中间轰击陈光耀。
而双方虽然都是师从欧洲陆军,但同样由于战术、人员和装备只能学到欧洲二三流。
所以双方部队里面,都没有能熟练使用此时堪称天坑一般线膛枪的猎兵。
火炮在慢慢逼近,呼啸的炮弹不断在两军周围砸来砸去,但整体来说,昆仑山堂的火炮占了很大的优势。
虽然双方野战炮数量差不多,但昆仑山堂占据了地利,不但火炮集中可以从容发挥集火优势。
而且一炮打出,由于是以高打低,可以让炮弹在缅军中蹦跳横扫。
而缅军是仰攻,往往炮弹砸到地上就是一个坑,弹跳不了多远。
雅克上卫在三个手提鬼头大刀的军法督战官凶狠眼神注视下,疯狂嚎叫着下达命令,周围的炮兵也是夹紧了屁股,一炮打的比一炮快。
所有的火炮,都按照雅克上卫的指挥下,集中轰击缅军左翼。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此时准头和威力都有限的炮兵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