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参考消息的来源吧。
。。。。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二月初五,小孟育。
具体地址已经不可考,但大概率在现今果敢滚弄附近,距离宛顶(畹町)已经只有不到一百公里。
但明瑞大军已经走不动了,经过数百公里的撤退后,全军已经极为疲惫,军粮几乎食尽,枪弹基本耗光。
出国时膀大腰圆的八旗和绿营官兵,也在缅甸晃荡八九百公里后,拖成了瘦猴,战斗力大为减弱。
更要重的是,由于携带的少量粮食必须供给人食用,因此战马的草料极为缺乏。
而清军的战马,多是北地带来的,在缅甸,马儿们也属于是在异国他乡。
因此这些北地战马,不太能辨认缅甸的野草,导致进食了大量有微毒的青草。
等到达小孟育的时候,清军几乎所有的战马都因为中毒,而不能进行作战了。
八旗骑兵没有战马,就几乎失去了一半的作战能力。
而缅军南边的马哈.希修,马哈.希哈修亚,舍瓦利耶.米拉尔三将,已经统率经过修整、补充的两万大军赶到。
北边,梯诃波底和莽聂缈遮两将也率领一万五千兵马,拦截住了明瑞的归途。
二月初七,缅军欢声大振,白象王孟驳亲自领军,率登贾.敏康,巴拉敏丁等部两万士兵赶到,距离小孟育只有几十里。
至此,缅军在小孟育周围已经集结了五万五千精兵。
到了下午,又有各地效忠缅人的土司赶来助战,整个小孟育的缅军数量到达了惊人的六万六七千,是清军的六倍多。
明瑞登上小孟育周围的山顶探查,看到缅军营帐延绵不绝,四处都有旗帜飘扬,探子也回报,四处都有栅栏,己方已经陷入了绝境。
到了这个要命的时刻,明瑞倒是把他的全部能力完全的展现了出来,他立刻召集军议,然后迅速定下了策略。
决定以满洲健锐营两百,索伦兵一百和三十多个御前侍卫殿后,其余两千八旗兵和贵州绿营精兵为先锋,突围出去。
明瑞对诸将说道:“大军至此,皆我之过也。
然阿瓦未平,总是国家大患。今贼已知我力竭,然必决死战者。
吾正欲贼知我国家威令严明,将士用命。虽穷蹙至此,无一人不尽力,则贼知所畏,而后来者易于接办。”
到了最后时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