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开始不断逼迫陈家。
他们企图把陈家赶出嘉定周边,然后填充进其他安南人,以扩大统治地盘和人口,防止河仙有可能的反叛。
而在广南,李广才终于不那么显眼的混到了归仁城不远处的西山寨附近,开始打出自己的旗号,吸引了很多穷苦无路的广南百姓和不安分山贼土匪加入。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
满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九月。
满清朝廷的诏令到达广州,大学士傅恒将要领兵出征缅甸,打响第四次清缅之战。
身在广州的两广总督李侍尧和广州将军杨宁如蒙大赦。
林通走时就说,有了河仙与暹罗的大兵作保证,傅恒一定主动出来为君分忧,如今果然实现。
两人因此在各个方面给留在广东的武世营以方便,只盼这次莫子布能帮助傅恒彻底搞定缅甸,千万不要傅恒也折戟沉沙,最后皇帝无人可用把他们填进去当替罪羊。
于是,有了这两位广东最高级别的大员开绿灯,武世营频繁出入十三行以及各级官吏署衙。
一船一船的佛山精铁,被各个洪门社团半胁迫的各种百工匠人,也开始不断南下。
同时,郑信成了暹罗王的确切消息,也终于由潮汕传到了嘉应州,这给了嘉应州的客家人极大震撼。
他们第一次发现,下南洋虽然八生二死,但一旦站稳跟脚,跟家乡过的日子,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历史上也是如此,郑信当上暹罗王的消息,极大刺激了闽粤百姓下南洋的热情。
当时,包括罗芳柏以及比他更早去往婆罗洲的戴燕国王吴元盛,都是在受到郑信事迹的鼓舞之后,才决定下南洋的。
其中吴元盛更是直接造反不成带着妻儿子女全家下南洋的,这在之前,可是很少有这种先例。
说白了,郑信和潮州人在暹罗的成功,给下南洋的汉人托了一个底。
潮州人是排外,郑信好处也确实只给潮州人。
但其他华人去了暹罗不想着当贵族,当豪商的话,他们还是很欢迎的。
毕竟华人只要下了南洋,就是一个充足的生产力,你去老老实实种地、挖矿、打鱼,他们没有理由不接纳。
而现在,郑信和莫子布两人的事迹都传了回来,立刻就引爆了舆论。
早就人多地少生存状况要爆炸的客家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