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后,继续进攻暹罗的念头,是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缅人的谎言。”
之所以要解释,郑信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此时的吞武里王朝初建,百废待兴,民众自阿迦达王继位起,就开始饱经战火,人心思安。
若不是为了求得册封,郑信根本就不会点起大军北上。
历史上就是,一直拖到五年后的1774年,郑信才勉强抽出手北上企图拿下兰纳。
眼见郑信不吃这套,继续收复素可泰、宋加洛等城,并沿着昭披耶河(湄南河)的支流旺河北上,抵近清迈东南的南奔府,马哈.希修慌了。
他等不及上报白象王,就主动与郑信接触,声言只要郑信能停止进军,让他撤回缅甸,就可以把整个兰纳国交给郑信,不然就要将清迈焚毁。
郑信一边假装心动和马哈.希修谈判,一边挑选精兵做准备。
十月底,郑信趁马哈.希修忙着打包财货的关键时候,在内应披耶扎办的接应下,以精兵四千绕过南奔,直抵清迈城外。
马哈.希修仓促应战被杀的大败,损失数百人后,惊慌逃往缅甸。
在这场胜利的鼓舞下,兰纳的阮人纷纷起义,缅甸在兰纳维持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统治,轰然崩塌。
于此同时,经过一个半月的准备,莫子布在仰光誓师出发。
他从孟人和克伦人中选了辅兵一万,战斗的主力,仍然是河仙团和义从团的两千余人加上英荷军六百。
同时又征发了小两万的孟人和克伦人民夫、船夫为大军运送给养。
这次,昆仑山堂的士兵终于可以不用一边行军一边背负军械物资了,他们有足够的辅兵打下手。
十月份也正好是伊洛瓦底江的相对枯水期,由于莫子布是逆水而上,水流的大小和快慢对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至于留守的人选,还是李献文,这位莫大王的义兄兼姐夫也已经习惯了,分兵的时候,他带偏师,留守的时候,必定是他。
而莫子布留给李献文的,只有陈建生的矿工军一千,叶宪阳的客家兵三百,其余都是苏基将军这种仆从军。
镇缅大将军的位置,莫子布也给了李献文。
不过这不是要把李献文留在下缅甸,而是下缅甸格局初定,很多框架和运行规则还没搭起来。
李献文出任镇缅大将军,是为了给以后的人定规矩、搭框架的。
明信看了姐夫苏基将军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