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已经不能解决天下人的问题走入了歧途,所以必生恶疾,两亡天下就是这个的具象化表现。
同时捎带着,莫子布把安南的陈艺宗、胡季犛、黎利算成了一脉相承的南国汉人中的恶疾旗人集团。
莫子布还将儒家,分为了先汉的祖儒,汉唐的雄儒,宋明的阉儒,以及满清治下的犬儒。
认为先汉祖儒为奠基者,汉唐雄儒为奋进者,是以国富民强,拓地万里,教化四方。
及至宋明,儒家自我阉割,封闭自守,不敢承担为华夏发展生产力,解释天地大道的责任,反而各个在故纸堆里说罗圈话,只讲心性,袖手空谈,党同伐异,与民争利,是以会两亡天下。
至于犬儒,那就更好理解了,现今所有在满清治下屈膝的,都不是儒,而是摇尾乞食的狗。
最后,莫大王提出了‘再兴名教,重整山河,拓土均田,天下大同。’十六字方针。
放言要改革毒害华夏千年的宋明之阉儒,消灭满清之犬儒,重整旧日山河,拓南洋万里土均给天下穷苦百姓,最后恢复华夏,建立耕者有其田的天下大同世界。
可以说,把自己关在会安行宫中十天,完全不理外面事情,苦思冥想出来的十六字方针,未来就会成为莫子布做一切事的理论基础了。
再兴名教,可以吸引满清治下被排挤的绝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群。
南洋均田,可以吸引大量沿海大族来他这下注,也能让最底层苦苦挣扎的百姓看到希望。
按照莫大王的理论,大陆人多田少,如果能让三分之一的人在南洋获得土地,那么就足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虽然这个理论在知识分子中,是经不起推敲,也基本不能完全实现的。
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再小的希望,也比没有希望好,何况这个希望,还不那么小,所以他们一定会向往的。
有了这两部分人的支持,重整山河,天下大同,也就不远了。
可以说,在这次面壁之后,莫子布完成了整个人的蜕变,从原有的军事和西学优势中,他总结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优势和制高点。
从这一刻起,莫子布不是一个普通的封建帝王,而是一个为未来华夏文明发展指出方向的导师。
你不管他的理论有多少不合理的地方,但只要大方向没错,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有无数优秀的人才被吸引过来,所有人一起来完善这个理论,并让它可以生根发芽,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