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好时候,那种温柔,即使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充满了甜蜜,嘴角不自觉的微翘起来。
只可惜,两年后,这位让我难以忘怀的女孩,在南暨省死于飓风的袭击,永远离开了我。
这个女孩对于我是十分重要的,不单因为她是我的初恋,还因为她所代表文化的态度,深刻影响了我的认知。
我那时候才知道,不是所有族群,都像汉人这样拥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精神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不屈之魂。’
韦侍郎的回忆录当时并未发表,就算发表了,在那个狂热的殖民时代,也掀不起太大波澜。
倒是两百年后2030年,这份回忆录被无意间发到网上后,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人撰文痛批,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但也就是如此了,因为在2030,别说亚彻人,就是亚彻这个名词,都早已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不上网搜索,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经的亚彻在什么地方。
消息传开,皇八子,齐王莫栴系的子孙们纷纷出来反驳,风雨飘摇的邦联齐国政府当局,则解释为此为韦侍郎年幼,把所看到的一切夸大了。
当年大军确实惩戒了亚彻苏丹国,但只杀了叛乱者数千人,并没有什么亚彻大屠杀,
最终造成亚彻人消失惨剧的罪魁祸首是英格兰人,是他们在中华军队惩戒完毕撤走之后,从天竺派船趁火打劫,屠灭了亚彻城。
英格兰人差点没被气死,他们纷纷反驳这种观点,可是他们在互联网上的声音太小,很快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理所当然的,最后在下一个热点新闻出现时,被讨论了接近一个月的韦侍郎回忆录,很快就没有热度消失了。
就像是在快娱时代溅起的无数朵小水花一样落回水中,荡起了一丝丝涟漪,但很快就被大众遗忘。
。。。。
西元1788年1月21,中华大虞光中十三年,原满清乾隆五十三年,腊月十四。
董金凤的大军屠灭亚彻苏丹国,有八十万人口的亚彻苏丹国被杀者肯定超过十万,具体多少,已经没法统计。
而这十万可不是老弱妇孺,而基本都是青壮,也就是说,亚彻的丁壮,至少没了一半以上。
其余被俘的健妇,也有六七万,亚彻的根基,直接被刨除了!
战后,南洋总理大臣郑淼留董金凤为提督苏门答剌军政要务,让他继续坐镇苏门答剌,清剿叛军,摆明了是要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