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两千五百骑,长弓重箭配手铳腰刀。
瑷珲箭筒士则主要由西僰人与乐浪汉人,也就是迁移到北高丽的汉人和少量获得华族身份的北部朝人组成。
名字叫箭筒士,但实际上没装备什么弓箭,而是一半线列步兵,一半轻步兵,有两个团三千人。
鸦儿军主要是由蒙东的额尔古纳、巴尔虎等部蒙古人组成,得名于历史上著名的河东沙陀鸦儿军。
此时蒙东的海拉尔、满洲里等地是归黑龙江管理的,所以陈光耀能征召出这样一支蒙古骑兵,大约四千人。
不过,鸦儿军虽然是蒙古骑兵,但主要作战方式却不是骑射,而是下马用弓箭和线膛枪步射,是擅长小股突袭,有东方特色的龙骑兵。
这九千人,就是陈光耀真正可以倚重的常备军,因为全是精兵,战斗力还可以,但对比起广袤的东北,还是太少了。
且因为地盘大,平日里还要分出去一半四处驻扎,要打仗了才能集结他们。
当然,除了总理标兵以外,东北使司下辖的九个制置使麾下,还有两万镇军。
可这些就不是常备军了,是轮流番上的,非战时最多有三千人在岗,且好多都是山里的各族人,要征召他们,一来时间赶不及,二来消息肯定会走漏。
所以这调兵,真的是很讲究的。
要小心提防不能让渗透进来的罗刹人发现。要考虑到某些还不太安稳的地方不能调多了,免得哪个不开眼的土著闹事。还要考虑路途的远近。
一直商议到深夜,陈光耀在参谋军官和幕僚、属官的帮助下,才把调兵方案最终确定下来。
鸦儿军太远了,那就不调,一是来不及,二是免得泄露消息。
吉北铁骑也只带了三百骑,因为此去是靠蒸汽机船快速部署到位,本身庙街的海船就不大,骑兵一人双马,太浪费运力。
至于让骑兵腿着过去,呃,别想了,四月的外兴安岭才解冻不久,地上一片泥泞,骑兵的长距离行动能力,还赶不上步兵。
所以唯一出动了两千人的,就是瑷珲箭筒士了。
瑷珲旧城在黑龙江城(黑河)北边不远,巡防辖区就是黑龙江城以北到兀的河一带,属于是本土作战,熟门熟路。
同时,瑷珲箭筒士是总理标兵中唯一汉人占比超过半数的,用起来更放心,战斗力不一定高出多少,但战斗意志肯定是最坚定的。
而就在援军聚集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