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在军中混了五六年,耽误了个人问题,还没有成家,于是跟着大哥李成良一家住在一起。
作为曾经的口内外交通要地,西河屯堡的男人大多有习武的习惯,大虞打回来之后,又特别注重汉人武德的恢复,怀安县大一点的乡镇都办了武学,专门有军队里退下来的教授射击技术。
后来战事频繁,军队里退下来的人也有很多去处,愿意来北地乡镇武学混饭吃的少了,朝廷又把这些武学,改成了历史上遍布中原、河北、河东的各种社。
只不过以前叫枪棒社、弓箭社,现在叫做远行社,除了教授武艺之外,还经常给百姓灌输出去拓殖的思想,教一些在外拓殖的要领。
李成杓跟着大哥李成良还有两个侄子拿着枪牵着马,刚跑到村口,二哥李成财和三哥李成吉也到了,此外还有村子里七八家的壮丁,一共四十来人,人人有枪,个个有马。
而且这四十几个壮丁还不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他们中除了有李成杓这样的退役军人以外,其余哪一家不是有三四百亩地的小地主。
对于此时的百姓来说,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娱乐工具,有了钱粮上的富余,基本都会有个爱好消磨时间,那么对于男人来说,没有比玩刀弄枪更好消磨时间又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东西了。
汉时的良家子,唐时的府兵大抵也就是这个样子。
“是北边赵家大院子出事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打他们,咱们是在村口守着,还是去看看?”
围在一起的丁壮们纷纷看向了李成杓,他武艺高强,退伍前在东北使司参与过镇压不服王化野人女真的战斗,手上有几条人命,算是这个小‘公社’的头面人物。
“赵家人做的太过分了,咱们可没道理去帮他们吃枪子,王家小五哥,你去县衙报信,其余人守住村口,等巡检大人从县城来了,再做定夺。”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丁壮们听到李成杓这么说,纷纷点头同意。
西河屯堡虽然名叫屯堡,但这名字实际上是大明时期留下来的,当时这里确实是防御蒙古人的军户屯堡,到了满清时期,屯堡早就消失,只剩下了一个名字,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村。
发源于口外的永定河支流西洋河,把西河屯堡分成了南北两片,南面就是李家兄弟在的这片,河北面则是以赵家为主。
这些年,因为皇帝实行新法,北方诸省的土地兼并开始加速,确实有耕地很有水平的发家了,也有经济头脑灵活的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