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809年,11月15日。大虞光中三十四年,原满清嘉庆十四年,农历十月初八。
与1805年的第一次维也纳陷落一样,卡尔大公和莫公泽放弃了维也纳城,继续沿着多瑙河向波佐尼(布拉迪斯拉发)撤退。
这是因为维也纳这种大城市,也包括巴黎、伦敦,甚至大虞的两京一都,在近代工业革命后,基本都是守不住的。
不说别的,单单就敌人在城外高处架起榴弹炮,把燃烧弹和爆炸弹往城里抛射,就不可能扛得住。
此时可没有多少水泥建筑,绝大部分都是木制建筑搭配一点点砖瓦房,至于石灰石建筑,那是贵族和王室的专属,普通人别想了。
这种情况下,一发燃烧弹下去就是人间地狱,就算贵族们扛得住,城内的居民也肯定扛不住。
所以当城外卫星堡垒和关键要地丧失以后,这种大城市基本就是和平接收。
而随着维也纳的陷落,拿破仑发起的林茨之战以及之后的追击战,也终于宣告结束。
跟历史上瓦格拉姆之战是个惨胜一样,林茨之战及追击战,也是一个惨胜。
当然,这两战在惨上面,有非常大的区别。
林茨之战及追击战中,拿破仑动员了二十万大军,在林茨之战伤亡就超过了一万五千,在此前后的追击战所有损失加起来,接近两万。
也就是说,法军确实打赢了,但至少伤亡了三万人以上,其中近卫军和老兵保守说在一万左右。
如果算上俘虏和后续因伤死亡和不能归队的,以及少量被奥军俘虏的,法军总损失在五万人上下。
伤亡数量比瓦格拉姆之战多了快两万,精锐损失是瓦格拉姆的一点五倍,这基本上是拿破仑登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了。
不过奥地利方面的损失更加惊人。
奥军不算夏藩军和安西军,一共前后征召了差不多十四万人,林茨之战直接损失就有三万,退到科尔新堡后统计,十一万人只剩下了六万多。
诚然很大一部分是跑散了,或者在什么地方躲起来了,不可能一下损失五万人,但一万五千到两万人的损失是肯定的。
也就是说,最保守的估计,奥地利军队在林茨及追击战中,损失了差不多五万人,按目前还存在的兵力来算,则损失达到了惊人的八万左右。
这看似与法军的损失,好像相差也不大,但实际上区别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