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这些医术是来自于他儿子,他就感觉哪里怪怪的,若说是来自于华佗,那他就感觉不奇怪了。
终究是有个来源的,不像是前世宿慧那般神神叨叨,让人听了就感觉是假。
几人谈话之间,江宛筠已经拿出了一块薄布盖在了朱高煦头上,拿着特制针线一点点开始缝合伤口。
眼见朱高煦躺在床上,朱棣便开口问道:“老二,头上疼不疼啊!”
此声一问出,就听朱高煦瓮声瓮气的道:“爹,没事,儿子不疼!”
“臭小子,疼就吱个声,没谁笑你!”朱棣有些不悦,他才不关心朱高煦疼不疼,左右就是一点小伤,算不得什么,他主要是想知道麻药的效果。
眼下缝针毕竟是穿透皮肉,如果缝针都不疼,那这麻药就真有大用!
朱高煦哪里知道朱棣的想法,被呛了一句,只得闷声道:“爹,儿子真不疼啊!”
他此时只觉头上麻麻的,刺痛虽然有一点,可比双氧水洗伤口好多了。
“那就无事了!”朱棣听得这话,顿时放下心来,对左右唤道:“好了,也别扰了人家治伤,都去歇息着。”
于是众人都抛下了朱高煦,来到了走廊等待,在此处却见走廊深处一个房间正不断开关门庭。
一堆小护士来来往往,不时从中端出殷红的水盆,看着极为骇人。
朱棣见之,知道这是刚才送来医院的工人,不由感慨道:“如此状况尚在施救,琼州医道果然不凡啊!”
众人听着也是连连点头,在大明,他们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虽然还没说将人给治活了,但起码人家正在施救,而不是放任不管。
只要是在施救,那就还有希望,总比在大明让你自己回家等死的好。
思虑之间,他又升起了一丝好奇道:“似江姑娘这等大夫,不知琼州有多少,需要学习几年?”
初步见到了江宛筠,让朱棣对琼州医学生有了一丝印象,在他看来,这些医学生至少都是能处理伤口,在军中也算稀有。
关键就在于这种医学生有多少,需要培养多少年,看看能否推广。
面对这个问题,于谦给朱棣一个大体的数字:“除了第一批学子之外,医学生需系统学习四年,实习一年,如今琼州上下已毕业的医学生共有一千二百余人。”
“除此之外,医学院在读者共有五千四百余人,每年均有千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漏屋逢夜雨 作品《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第二十章 外科传承,琼州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