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就阔气。
甚至还弄了一个文联俱乐部,专门用于文艺界人士聚会。包括礼堂、茶座、弹子房三个部分,并设有小卖部。
那时候茅盾、周扬、田汉、夏衍等人经常过来参加活动。
后来就不行了。
等他们前脚从这里离开,70年这栋楼就成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地盘。
所以现在文联、作协要重建,只能另寻办公地址。
可这年头哪哪儿都缺房,回京办公的单位可不止文艺界,从学术到工厂,几乎各个单位都有,大家都在疯了似的找房子,哪有空余的挪给他们?
没办法,筹备小组只能在求是杂志的院子里搭了几间木板房,充作临时办公场所。
也就是现在这个地址。
等陈凡从车上下来,交了介绍信进了院子,看到那几间可怜巴巴的木板房,眼珠子都快掉出来。
前天自己还在可怜道协、只能窝在一栋老房子里等待天亮,今天就亲眼看见全国作协寄人篱下的惨状。
原来大家都一样啊?!
不是,求是辣么大的杂志社,就腾不出几间办公室给他们用吗?
带着满腔疑惑,陈凡按照门口守卫的指引走到木屋前,轻轻敲了敲门,弱弱地问道,“请问,这里是作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