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嗯嗯,是云湖,家庭背景设计也是机械厂的工人家庭,写的是从建国到改革这段时间的故事。”
巴老轻轻点头,“以小见大,这是文学的常见手法。不过啊,你这个背景设计还是小了,”
他说着指了指窗外,笑道,“你要是把背景放在上海,而且从民国开始写起,那故事才叫好看呢。”
陈凡一听,顿时脸色一垮,“您要写就自己写,别想我开新书。”
巴老见他不上道,脸色也跟着垮下来,“你也不看看我几十岁的人了,还写?我怕写不到结尾啊。”
陈凡当即笑道,“那不至于,要我说,也就只有您这种,亲自在上海生活过,从民国到建国、从大风浪到改革,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写出来的故事才最有味道。”
巴老瞟了他一眼,叹着气摇摇头,“要说是大风天以前,让我写一本这样的书,我还能有几分心气,现在?不行啰。”
说着还指指自己胸口,打了个手势,“心气儿,没了。”
随后又拿起自己写的随想录草稿,“现在也就只能写写这种,一日三省吾身。”
陈凡看了看草稿,想了想说道,“那您就都写呗,反省的时候就写这个,回忆的时候就写那个,两个都不耽误。”
巴老摆摆手,还想说什么,下一秒忽然反应过来,指着他笑骂道,“你小子可真是个鬼灵精,说你呢,扯我身上干什么?”
随后往后一躺,拿出自己的旱烟就要填烟丝。
陈凡赶紧掏出自己的烟递过去,“您那个就歇歇吧,抽烟不过肺,也不知道在抽什么东西。真要过过嘴瘾,用这个就行了,还简单。”
他这话当然不是鼓励抽烟,只不过是巴老抽烟不过肺,几乎成了众多好友中的趣谈,说他是浪费烟钱,现在不过是玩了个梗而已。
而且巴老晚年将这“假抽烟”也给戒了。
巴老也不在意他拿自己打趣,将自己的旱烟杆放到一旁,拿起烟点燃,看着他说道,“上次听你说,小城人家估计在9、10月份写完,这都年底了,应该要出版了吧?”
陈凡轻轻点头,“9月份一开学,就交给了老师,老师看完以后,也没提什么意见,直接丢给了学校出版社。学校出版社又用了两个月完成校对、排版,现在什么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下个月应该能出版。”
这本书是当作业交的,只能给江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连江南作协都分不到一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