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只可惜,这一次的研究生条例,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否则小凡也不用申请提前毕业,然后以博士生的身份的入学,倒显得多此一举。”
旁边刘教授立刻说道,“中南矿冶学院(后来的中南大学)倒是有个创举,他们将‘研78级’、‘新78级’、‘老78级’三届学生安排同堂授课,或许能为未来制定硕博连读制度,提供相应的经验。”
陈凡在一旁听着有点晕,研78级是第一届研究生、新78级是参加78年高考被录取的学生,而老78级,却是参加77年第一次高考的学生。
把这三届合并到一起授课?
确定不是因为缺老师的原因?
不管他晕不晕,反正他立马多了一个任务,而且还是优先级别最高的:写毕业论文。
陈凡目前在读的专业,仔细说来和易中天读的一样,都是“古代文学”研究,所以他的论文方向,也要围绕古代文学做文章。
另一个,中文系并不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哪怕是最接近“作家”的中文专业,正式名称也是“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简而言之,就是编辑、评论家这一类人,甚至连语文老师和广告策划也比作家更接近。
而陈凡学的这个“古代文学”,则更偏向于“史学家”的方向,总之跟作家没什么关系。
只不过因为他自身的作家身份,徐教授因材施教,特意培养他这方面的知识,不拘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一股脑地塞给他,连布置作业都有写的内容。
现在写毕业论文,就不能像以前那么干了。
尤其陈凡自己心里还清楚,等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极有可能被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围观,在选题和创作上,就更需要体现出专业性。
这就需要他与徐教授一起商量课题。
正好席教授和刘教授也在,徐教授拉着两人一起讨论。
就连保姆叫吃饭,他们也在饭桌上争论不休。
这位说要聚焦诗经,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谈起。那位说诗经早就被人研究烂了,再聚焦又有什么新意?不如关注唐宋,唐诗宋词可是古代文学的巅峰,繁星璀璨数不胜数,可研究的东西多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