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大幅增加。
就连电影剧本也达到每部3000到8000元,极个别可以达到10000元。
只是比起90年代以后,标准还是不够高。
以歌曲为例,在84年经过调整之后,歌曲稿费是作词、作曲各10到20元一首。
这个标准维持了不短的一段时期。
比如1984年石祥作词的十五的月亮,唱的也是西南战场的故事,当时这首歌为他带来十六元的稿费收入,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元”。
咳咳,虽然和天文谚语撞车,不过当时这首歌的稿费确实是十六圆。
这也是作者收到的关于这首歌的全部收入。
陈凡怀疑当时决定稿酬的那个人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虽然这年头作家的稿费比普通工人要高不少,但“写作”致富,还得是90年代、王朔跟出版社谈分成以后的事。
看着颇为兴奋的谭庸,陈凡心里一动,要不要自己先提前把版税弄出来?
可转念一想,还是不行。
王朔谈分成,那是1990年国家出版总局发出通知,允许适当提高作家稿酬标准,然后又出台了我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明确了“合同另有约定的,也可以按照合同支付报酬。”
有了法律规定,老王又有谈稿酬的底气,才会在92年,跟出版社谈判,拿下“10%”的版税,开创了国内的版税时代。
所以现在擅自给作家涨稿酬,严格说来是“违规”的。
陈凡咽了咽口水,自己可是遵纪守法的优秀标兵,哪能干违规的事?算鸟、算鸟。
他在这儿发呆,旁边何青生却着急了,立马转头看着谭庸,“你还真给他出版啊?”
谭庸瞟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别让我知道你把书稿给他,要不然我吃你一辈子。”
何青生顿时哑然。
于公,这年头出版社都在争抢优质书稿,只要抢到就是钱,他们两个虽然没有陈凡的作品卖座,却也是有口皆碑的老作家,十万册的销量还是有保证的。
这样的作品,不留在自己单位,却给别人去出版,那还不让人笑死啊?
可是回头想想,这可是陈凡!
何青生转头看了陈凡一眼,忍不住叹气,“先说好,只有一本,多了没有。”
两年前,是自己把他硬拉过来,做了外联部亚洲分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