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吗?”
“那倒不是太祖爷那时候”
二大爷捋着胡子,
“太祖爷打下江山后,后来的皇帝老爷们,特别是上一位先帝爷,眼光长远啊!开了海禁,让大船能出海!这玉米、红薯,还有啥土豆都是海那边的番邦弄来的宝贝种子!
啧啧,你是不知道啊,这些玩意儿,产量高啊!不挑地!咱们村要不是靠着红薯、苞米,光靠那点麦子,哪能家家户户填饱肚子?这隆景帝老爷登基后,更是太平盛世,只要肯下力气,没灾没难的,混个肚儿圆不难!”
王三牛听得心潮起伏。
开海?引进高产作物?这大雍朝的发展轨迹和他记忆中的明代有相似之处,但似乎更早也更顺利?
至少没听说有什么苛捐杂税把人逼得活不下去。看来这确实是个相对安定、有发展潜力的时代。吃饱饭对底层百姓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他心思活络起来。既然环境尚可,那么读书科举这条路,似乎更有可行性了!想起昨夜爹娘的对话,他心脏砰砰直跳,装作不经意地问:
“二大爷,那那读书考状元是不是很难啊?要花很多钱吗?咱们村里有人考过没?”
“读书?考状元?”
二大爷一愣,随即哈哈笑起来,胡子一抖一抖,
“三郎啊,你这小脑瓜子想得还挺远!读书那是正经的青云路!难!难得很!”
他掰着手指头给王三牛算,
“先说这蒙学!你得找先生吧?镇上倒是有位老童生开了个蒙馆,一年束脩脩(学费)少说也得这个数——”
他伸出两根粗壮的手指,
“二两银子!这还是只认字开蒙!笔墨纸砚呢?那更是个没底洞!最差的毛边纸,一刀(一百张)也得几十文钱!墨块、毛笔,哪一样不是钱?写废了多少张纸才练出个样子?这还只是认字!”
二大爷灌了口自带的凉水,接着说:
“认了字,想考功名?那更了不得!得去县里考县试!报名费、保结费(找廪生作保的费用)、考试那几天的吃喝住宿林林总总加起来,没个几十两银子打不住!这还只是县试!
考过了是童生,才有资格去考府试、院试,那才是考秀才!一路考上去,花费更是海了去了!咱们清水村?
嘿,别说状元了,往上数三辈儿,连个秀才公都没出过!顶多出过几个识几个大字的,能在镇上铺子里当个学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Diki粑粑 作品《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第4章 打探和大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