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畔,此即‘多助’之真义。故治国当如道德经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政令合民需,自会不令而行......”
此论触及君民关系的本质,他落笔时尤为慎重,不敢有半分逾越。
然后便是策论题了,题目:“本县乡间,多有因田埂地界、水源灌溉之争而致斗殴诉讼者,耗财伤情,贻害乡里。试问何以化解?”
王明远几乎要笑出来,这题简直是给他送分!
前世基层的“调解委员会”、“村规民约”、“确权登记”概念在脑中翻腾。
但必须包装成古人能接受的样子。核心就是:预防为主,建立规则,权威介入。
他破题落笔,依次写道:
立“鱼鳞册”,定分止争:“仿前朝鱼鳞图册遗法,责成各里甲长会同乡老、佃户,于农闲时重新丈量、绘制本村田地细图,详录四至、水源,一式三份,县衙存档、里甲留存、田主执凭。此为‘定分’之基。”
立“乡约”,公议公断:“各村推举德高望重、处事公允者三至五人,立为‘乡约公正’,会同里甲。凡有田土、水源之争,必先经此‘乡约公正’评议调解。议定之规,勒石立于村头,使民共遵。调解不成,方许诉至官府。违者,里甲与乡约共责之。”
官府“速审”,以儆效尤:“县衙专设‘田土词讼’日,由县丞或主簿专理。凡经乡约调解无效而上诉者,须持乡约所具‘调解文书’及图册凭据。官府查实,速审速决,严惩滋事、诬告之徒,以彰法纪,以安良善。”
他自觉将现代治理逻辑包裹在古法外衣下,条理清晰,操作性强。
最后则是诗赋题,题目:“以‘春耕’为题,赋七言绝句一首,须合平仄,对仗工整。”
王明远心中大定,这几年来,他脑中的明远诗集词汇大注已经积累了很多词,春耕这个词已经积累了好几套。
“春耕”相关意象——泥土、细雨、犁铧、牛铃、秧苗、布谷早已分门别类,排列组合过无数次。他迅速筛掉几套过于华丽或过于朴拙的,选定一组最稳妥也最易出画面感的。
描写春雷惊醒冻土,裂开新的田垄;(“雷惊冻土裂新墒,”)。
描写农人斗笠在晨光中劳作的景象:(“笠影连云种晓光。”)。
描写耕牛的缓慢步伐:(“莫道耕牛蹄步缓,”)。
升华主题,写一犁春雨带来万顷田野的芬芳。(“一犁春雨万畴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Diki粑粑 作品《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第33章 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