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熟悉感。
崔芜原本酝酿了一肚子冷诮讥讽,被这么一打岔倒是消散大半。她重新组织了下语言:“胡人破城,是我让他们干的吗?”
丁六郎:“不是。”
崔芜:“是我让他们屠戮百姓吗?”
丁六郎:“也不是。”
崔芜:“我有权调动军队阻击外敌吗?”
丁六郎:“没有。”
崔芜定定看着他:“我不是发动战争的元凶,也没有退敌的本事——有本事有权柄的,早在得知澶州失守时,就带着一家老小逃亡出城,将满城百姓留给胡人欺凌。”
她指的是病入膏肓的晋帝,出入伤兵营很容易探得消息,其中就包括后晋皇族的下落。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胡虏南下并非毫无预兆,至少宫中和百官就提前一日得到消息。
然而他们什么也没做,既没有组织军队守城,亦不曾疏散百姓逃命,只管拖家带口脚底抹油。
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混账无能。
“我指望不上旁人,只能指望自己,乱世求存已是不易,丁六郎君还要指摘我求生的姿势难看吗?”
丁六郎不说话。
崔芜也没过分紧逼,将剩下的一点烤肉塞进嘴里。
她其实明白丁六郎的心情,当她在伤兵营中认出险些砍了丁六郎的胡人时,当她想到放任这些胡人伤愈,他们手中的屠刀迟早会沾染中原百姓鲜血时,说不膈应是假的。
但她没别的办法,她想活。
莲座上的金身不渡人,高居庙堂的贵人不管事,她只能自渡。
又三日,铁勒大军启程北归,胡人掳掠的汴梁百姓果然被裹挟在队伍中。
崔芜亦在其列,只是她日日在伤兵营混着,已经混成半个军医,更兼胡人凶悍,心性却多憨直,承了她的照顾,待她总比旁的俘虏客气几分。
是以,崔芜不必如旁的俘虏一般绑成一串艰辛跋涉,而是裹着皮毯坐在粮车上,连带丁六郎也沾了她的光。
此时已近五月,纵然一路北上,却不见想象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1)。春风过境,冻土催化,绿意生发。官道两旁时而可见探头野花,虽只零星数点,却不难想象来日乱花迷眼的盛景。
崔芜一时多瞧了两眼,就看到乱花与浅草深处,明显浅了一个色调的异物。
是腐化了一半的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