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加起来应该二十分钟内能收到许可。
鲁路修发完后,在电台前如坐针毡,反复看向墙上的破挂钟。
好几次他甚至怀疑那个破挂钟被炮击震坏了,是不是发条走得特别慢。
“过了这么久,才十分钟么?十五分钟?”
就在他觉得整个人都等得浑身冷汗时,电报接收机终于又响了。
距离自己开始发报,过去了22分钟。
果然是师部的回电!
又6分钟的接收、译码后,鲁路修确认,师部已经授权了!
而且师部说,他们那边也在尽快叫人准备双语警告广播,各部都可以自行决定执行人道播报。
既然如此,师部那边抢“首播”肯定是抢不过鲁路修的,因为他已经提前翻译好了,能省下翻译的半小时。
几分钟后,法语的示警广播,首先在整片大地上回荡开来,然后是奈语,双语电文持续循环广播。
1914年的世界还很落后,并不是附近每个镇子都有电台接收的。就算收到也不一定会注意去译,可能就忽略了。
但不管有多少人收到,哪怕平均三四个镇子里只有一处收到了示警广播,并且信了、尽快逃离家园转移,那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数量不是关键,关键是有人这么做了。
一刻钟之内,在鲁路修所不知道的地方,在伊泽尔河两岸的广大低洼地带,好几个比利金镇长们开始焦躁地用大喇叭通知尚且留在镇子里的镇民赶快转移。
“父老乡亲们快跑啊!军队要炸堤放水淹敌人了!”
当地的滞留人口本就不算太多,因为这里已经是战区,一半以上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早就跑了。
敌人打过来了都宁可留在老家不肯走的,多半是老弱妇孺。
至少上千名比利金平民,扶老携幼仓促离开了家园,试图往南北两个方向离开河谷,前往高处暂避。
但也有更多人根本不相信德玛尼亚人会那么好心,也不相信比军会炸堤淹自己人,只当这一切都是谣言。
伊泽尔河两岸那些镇子的镇长们接到示警广播电文的同时,
位于尼奥波特东边二十公里的奥斯坦德港的比军司令部,当然也收到了电文。
这是母语明码,而且不需要进行情报欺骗甄别,所以传播得非常快。
比军总司令正是他们的国王,艾伯特一世。一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