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场戏,把摄像机藏在隐蔽的地方,从早拍到晚,秘密拍摄演员和群众的表演。
按照这种方式来拍摄,就会花费大量胶片,初步预计需要准备100盘胶片。
这些胶片加上其他花销,120万是保守估计。
“100盘胶片?”
老厂长老脸上满是惊讶,“一个都不能少只用了16盘,秋菊打官司为什么要用到那么多,你不能省着点用?”
“能省的地方我当然会省,不能省的地方就不能节省。”
他告诉老厂长,这样做才能保证电影的纪实风格,提高电影水平。
如果电影拍得好,就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国外发行商也会注意到这部电影,买下电影版权,在国外更多地方放映。
由于这部电影的内容很正能量,国外观众看过电影后,会加深对华夏的正面印象。
“这部电影要是拍好了,就会变成国家形象宣传片,让世界人民见识到华夏的进步,认识到我们体制的优越性,这其中有多大意义。厂长,您老比我更清楚。”
李茂森握着拳头说道。
汪厂长听到他的话,眉头越皱越紧,吓得苍蝇都不敢飞过来。
“如果是50万块以下,我可以做主批给你们,但120万,太多了,这需要经过制片委员会的审核。”
汪厂长皱眉想了想,拿起电话打给制片办公室的老杨,叫他过来一趟。
李茂森也听说过‘制片委员会’的大名,是北影审核电影项目的部门,权力比厂长还大。
制片委员会负责审核厂里的项目,一般电影项目交到他们手里,要么被毙掉,要么被狠狠压低成本,顺利通过的概率极小。
特别是近两年厂里经济效益不好,他们的做法也更加保守。
李茂森想到要是项目无法审核通过,他也只能拿出b计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嘉宾 作品《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第62章 北影酒神?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