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三天内,我要看到mdc平台未来6个月的详细研发、测试、车规认证和量产导入路线图,细化到周。资源需求,包括人、钱、实验室、外部合作,全部列清楚,优先级标好。我们没时间按部就班。”
“明白!陈总!”卞金鳞回答得斩钉截铁。
脑子里已经瞬间开始高速运转,无数个技术节点、资源卡点、协同方案如同瀑布流般刷过。
“第二,”陈默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集中力量,最快速度解决mdc300的算力瓶颈和功耗问题。
冗余代码重构是第一步,但不是全部。硬件架构的瓶颈在哪里?
散热设计的冗余度是否足够支撑极限算力?软件调度策略是否最优?
这些,我要你亲自抓,带着cto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技术栈,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目标,两个月内,原型机实测算力稳定突破4tops,功耗降低20%。”
两个月!4tops!功耗降20%!
这目标堪称疯狂。
但卞金鳞没有丝毫犹豫,眼中反而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那是一种顶尖技术狂人遇到极限挑战时的兴奋:“是,保证完成任务!”
他太清楚这两个指标背后的战略意义了。
4tops,是叩开l3级自动驾驶实用化大门的最低门槛之一。
功耗降低20%,则直接关系到车载平台的散热设计难度、体积、成本和可靠性。
“第三,”陈默身体微微后靠。
目光投向窗外深沉的夜色,语气带着一种前瞻的凝重,“激光雷达点云处理,只是感知层的第一步。”
“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多源异构传感器的时空同步、数据融合、特征提取、目标识别与跟踪......这些才是真正的硬骨头。也是我们能否在感知层建立核心壁垒的关键。”
他转回头,目光如炬地盯住卞金鳞:“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挖人、合作、并购,还是内部攻坚。”
“六个月,我要看到我们自研的多模态融合感知框架原型,在封闭场地测试中,目标关联准确率稳定在98%以上。特别是对极端场景(隧道强光切换、雨雾、夜间低光照)的适应性,必须作为最高优先级突破点。”
多模态融合感知!
98%准确率!
极端场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躺平摆烂二选一 作品《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第524章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