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身体情况与个人偏好改进食谱那就更符合传统养生理念了。不过那得是另外的价钱!
通过这顿晚饭,顾闲顺利征服了张家老小,奠定了自己赖在张家蹭吃蹭喝的群众基础。
相比于在京师过得有滋有味的顾闲,远在老家的顾家老小对着饭桌齐齐叹了口气。
顾闲不是会藏私的人,离家前也把许多菜的做法教给了兄嫂以及侄子侄女,可做菜这种事怎么可能谁做都一样?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江南这边快要入夏了,顾家人看着桌上的饭菜居然都不太想下筷子。
顾老爹唉声叹气:“也不知那小子到了没有,可别半路跑去别的地方玩耍。”
顾家兄长说:“我下个月要涨俸禄了,要不写信喊闲哥儿回来吧。”
桌上的小孩都连连点头。
顾闲才走了不到一个月,大家都有点食不知味了。
顾老娘不乐意了:“回什么回!真能跟在他姐夫身边长长见识,那是他的本事,也是他的造化。闲哥儿明明有读书的天赋,难道真让他一辈子围着灶台转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顾家爹娘何尝不想让孩子在身边尽孝,趁着牙口还算好多享享口福,可儿子都十多岁了,还整天只惦记着学厨,当父母的心里哪会不着急?
所以他们托人送顾闲去京师寻张居正,养不起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多的还是盼着他能有个好前程。
但凡顾闲天赋差些,他们都不好意思豁出脸去干着这种事。
顾老爹说:“隔壁家春生这几天不是要跑一趟京师吗?明儿咱去托他帮忙捎封信过去,顺便让他看看闲哥儿。”
与此同时,顾闲也正在给家里写信,张居正说明儿托人帮忙捎信去南边,叫他也写封家书一起送去。
京师这边的新鲜人新鲜事太多了,顾闲差点都忘了这事儿,写家书时便讲得格外殷切,直说自己离家后没有一刻不想念家里云云。
熟知他性情的人一看便知他在心虚了,偏他自己不觉得,写完通读一遍觉得没毛病,愉快地封好信封准备明儿一早让人捎回家去。
另一边,张居正同样写好了给二老的信,信中无非是让二老放宽心,自己会安排好顾闲。
他对自己人一向很好,顾闲明显是个好苗子,不必二老多提他都会好好栽培。
信写完了,还有不少余墨。
张居正记性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