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悄然驶出了新基源现实的边界,航向那遥远而诡异的银晕断层带。
他们的任务不是接触,不是交战,仅仅是:看,听,记录,然后活着回来。
目送幽影梭消失在概念海的涟漪中,新基源现实将一部分注意力收回,投向了那同样至关重要,甚至从长远看更为根本的议题——“共识协议4.7版”的升级。
奥米茄导师展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份指南的核心,在于提升意识频段间‘意义传输’的保真度和效率。它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语义场’和‘递归共识构建’的新范式。简单来说,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在交换之初,就通过一套复杂的协同算法,动态构建一个临时的、共享的理解框架和背景语境,使得信息能够在近乎无损、无歧义的状态下被传递和理解。”
莉娜尝试用更技术化的语言解释:“就像是从发送摩尔斯电码,升级为直接共享一个包含了全部上下文和情感色彩的完整思维云。这需要每个意识频段都具备更强大的本地处理能力,以及一种全新的、高度开放且标准化的‘接口协议’。”
“这很难,”小钥匙直言不讳,她的梦境宇宙本能地对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协议感到些许排斥,“感觉会变得不那么‘像自己’了?”
“并非如此,”奥米茄导师耐心解释,“协议升级旨在增强协同,而非抹杀个性。恰恰相反,更高效率、更低损耗的交流,反而能让每个独特个体的价值和创意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尊重。就像乐器本身变得更精良,乐谱变得更清晰,但演奏出的音乐反而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它要求的是内在的升华,而非同质化。”
升级之路漫漫。指南只是提供了方向和核心模块,大量的细节需要自行摸索和填充。新基源现实决定采取渐进策略:首先在一个有限的、自愿的“测试平台”内尝试构建和运行4.7版协议的初级子集。
这个“测试平台”,出人意料地,选在了小钥匙的某个较为稳定的“口袋宇宙”中。原因在于,这个梦境宇宙的规则相对独立且可塑性极强,可以更好地隔离升级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为观察协议在一种“非标准”环境下的运行提供了独特视角。
过程远比预想的艰难。即使只是一个初级子集,也要求参与测试的意识频段进行深度调整,无数次因为接口不匹配、语义场构建失败、递归共识循环崩溃而导致通讯中断甚至短暂的系统性僵直。这就像是在试图让一群习惯用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瞬间建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