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不的不说,某些政策的制定,依旧是当下最好的政策。
毫不夸张的说,一些国策,若是大明能够继承下来,或许真的能够撑过三百年这个魔咒。
当然了,许多的政策,都是为太祖好大儿,朱标量身制定的。
就比如说这个藩王制度,大明的藩王和汉唐的藩王是不一样的,汉唐的藩王,那是实打实的列土封疆,封地内军政一把抓。
大明的藩王呢,只有区区三个卫的护军,只有有战事的时候,才能指挥其他的卫所。
对于地方官,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去节制人家的。
不然也不会出现地方官,向其状告藩王的事了。
所以说大明的藩王,其实就是一群为天子守国门的人。
当然,前提是这个天子是朱标。
换了其他任何人,恐怕都压不住这些龙子龙孙。
还有就是那些,开国时候的淮西勋贵们。
在朱元璋的设想里,这些人就是他留给后继之君的砝码。
一方面可以威慑那些藩王,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文臣形成政治平衡。
双方互相牵制,由皇帝进行居中调停。
这种文武之争,应该是良性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官把武官死死的压制住了。
包括现在,朱由检任命的这些统兵之人,大多都是文官出身。
看过太祖实录之后,朱由检似乎是有了些明悟。
看来,一拖再拖的皇家军事学院,必须马上提上议程了。
必须培养出,能够和文官集团抗衡的武将集团来。
将大明,拉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起长空@qimiaoFqSiS1 作品《大明:我崇祯,开局凌迟魏忠贤!》第一卷 第286章 向太祖学习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