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郁繁在后台也观察了好一会,奇怪地问刘向明:“刘老师,我觉得这些非遗老师表演得非常好,为什么回应的人,参与互动的人却很少?”
“因为这些非遗老师长得老啊。你看他们有几个年轻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些非遗艺术,出现了严重断代的情况。
再过几年,舞台上出现的人只会更老。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真才实学、有本事的人。
可是这种小众的艺术,只有固定的群体喜欢。他们搞的这些,已经不被年轻人追捧,所以没有回应也是正常的。
谁不喜欢看漂亮的年轻人跳舞,吹拉弹唱?刚刚你上台的时候赢得满堂喝彩,不是谁都能像你一样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苏郁繁若有所思,其实整个云南来说,不缺艺术种类,有非常多元的民族艺术和文化氛围,要是用心去找,去组织,去发掘和传播,一定也会让更多人喜欢吧?
艺术不应该与年龄挂钩。
“刘老师,以后有什么活动,您也带上我?我想多认识一些非遗艺术家,跟他们多学习一些艺术,表演给更多人看。”
“当然好。我们的非遗艺术,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时间的磋磨,这两年非遗活动很多,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宣传,大家走动也比较勤快。
你要是想专心学,剑川就有几位不错的老师,改天我叫上他们一块聚聚,介绍你认识。”
两人短暂聊了几句,眼睛一直从缝隙里注视舞台。
他们的霸王鞭舞排在倒数第二个节目。
一共六个人表演,苏郁繁换上白族的传统服装,重新换了一个英气的妆容。
表演这个舞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需要格外宽大,不然稍不留心就会被别人的鞭子甩身上。
苏郁繁闭眼酝酿了五秒钟情绪,音乐响起,她很快投入舞蹈,随着整齐划一的鞭子扬起,配合喜庆的表情,大家喜笑颜开。
鞭子声,笑声,脚步声,火把的风声,音乐声交织,声声入耳。
观众一看到苏郁繁出来,激动地垫脚看。
在这个舞蹈中,苏郁繁全程紧跟节奏,没有踏错一步,远超刘向明的期望。
他们的表演张弛有度,节奏适度,喜欢看得人,目不转睛。
这种舞蹈的气势足,娱乐性更强,情绪感染更浓厚,令很多游客惊奇。
表演结束,主持人留下刘向明老师简单说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