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又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对他进行桎梏。
毕竟严渠身为吏部尚书,掌管着对于朝廷官员的升迁,几乎所有的臣子都与严渠存在着几分关系,收到过几分的恩惠。
而且,这些还都是自己登基前,便已经拥有的威望反而自己登基之后,严渠才慢慢开始隐退,甚至于就连自己对于严渠的识趣,都忍不住赞赏有加,这些年还因此而多加封赏。
在他看来严渠显然已经很老了,自己身强力壮的,就是熬也能够熬死他,只要严渠一死,那么严家的威望就会跌落至低谷,即使有严尚撑着,也绝对不能算是独一档的存在,便能够利用帝王术进行制衡。
“罢了罢了朕还什么都没有说,你们便如此为严爱卿开脱,心里可是想着,朕并非明君?”
姜望对着一众臣子阴阳怪气,心中极为不满。
这些究竟是他们老姜家的臣子,还是他严氏父子的臣子?
“不敢!”
“我等如此,是害怕陛下因北境之事而迁怒了严尚书,陛下如此英明神武,自然是有容人之量!”
“不知陛下所说的北境一事究竟是什么情况?是否需要我等商议?”
“”
一众臣子赶忙维护姜望的颜面。
顺带着,对于登闻鼓一事还耿耿于怀,他们自然是希望姜望能够早点说出来前因后果,这样他们才能早做打算,尽早能够应对政敌的栽赃陷害!
往往未知才是最为可怖的。
姜望心中不爽,但面上却依旧云淡风轻,没有任何表态毫无疑问,作为皇帝,他的养气功夫还是合格的。
“他们中有人揭发说是咱们的严渠,严爱卿通敌叛国,将凉州城拱手相让。”
姜望目光直勾勾的盯着严渠。
虽然这个消息不存在,但谁又能证明自己在说谎呢?刚好也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试探一下严家父子。
他们父子二人在朝廷内的权势太重,顺带手也能敲打敲打他们。
姜望很清楚自己的这一番说辞并不能切实的伤害到严家父子二人,这么做的最大目的,便是让一众臣子站队,让他们意识到严家这艘船也不稳了!
“不可能!”
“陛下,严尚书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等奸佞之举!”
“陛下莫要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严老乃三朝老臣,岂是他人三言两语便能够构陷的?”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难行易 作品《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第八十三章 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