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纲为兵部侍郎,负责汴京防务。”赵桓的声音多了一丝坚定,“召种师道入京,任同知枢密院事,命天下兵马勤王。”
李纲和种师道都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启用他们,让汴京的军民看到了希望。
随后,赵桓又下令急调陕西、南方等地的驻军驰援汴京,并下令整顿禁军,加强城防。
那天下午,李纲带着工匠登上北城墙,指着那些松动的城砖骂:“这就是道君皇帝花石纲换来的防务?”
骂归骂,手下的活却没停,征调民夫的告示贴出去,不到半日,城根下就聚了上千人,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抡着斧头的木匠,连瓦子里的杂耍艺人都来了,说要给守城的士兵表演解闷。
“新天子是个办实事的!”卖胡饼的王二蹲在城墙根,给干活的人递饼,“你看李侍郎,亲自搬石头呢!”
汴京的百姓和禁军接到命令后,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齐心协力,修缮城墙,增筑垛口、瓮城,挖掘壕沟。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有百姓主动将家里的铁器拿出来,送到铁匠铺,熔铸为砲石、弩箭等守城器械。
为了募集兵力,赵桓下令“天下勤王”,号召各地驻军、乡兵驰援汴京。
粮草也是个大问题,赵桓强令汴京富户捐献粮食,“括京师蓄积”,同时开放官仓赈济贫民。只有稳定了城内的秩序,才能让军民一心,共同抵御金人。
富户们虽有不舍,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也只能含泪拿出粮食。
贫民们得到赈济,心中对新君充满了感激,抗金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赵桓继位后,整个汴京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
结束党争、启用主战派、筹备防务,一系列的举措让大宋颓势有了扭转的迹象。
汴京军民的抗金士气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振。
赵桓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看着阶下官员们忙碌的身影,听着宫外传来的阵阵操练声,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汴京城的风,好像真的没那么冷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畅想天下 作品《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