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跑路冲杀却也够用!”
马小五拍着他的肩膀:“这才像狄武襄公的后人!咱们给武襄公的坟上磕个头,告诉他,他的子孙没孬种!”
狄怀朴翻身下马,对着庄子大喊:“都出来!我把杀金狗的英雄请来了!”
然而,庄里却没有热情的回应,片刻才有个老人走出来诧异道:“五郎,你们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好汉是谁?”
狄怀朴笑道:“保石叔,这些都是我在城里认识的好汉,个个以一当百,悍勇无比。”
说着奇怪问道,“对了伯父他们呢?”
老人神色难看,往庄子后面的山上努努嘴,那里便是狄青墓所在。
于是他正好带着好汉们去祭拜先祖,狄青墓在汾河平原与吕梁山过渡带,背山面水,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往西北的山走去,越靠近那片林地,空气里就越浓地飘着松脂与香烛的味道。
“到了。”没多久,狄怀朴的声音压得很低。
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开阔的墓园坐落在山坳里,背靠苍黛色山,面朝蜿蜒的虎踞水。中轴线上,墓冢像座沉默的土丘,覆着层薄雪,神道两侧的石像生精雕细琢。
先是石望柱一对,八棱柱身缠卷草纹,标识神道入口。神道两侧,象征着墓主生前威仪与死后哀荣的石像生,沉默地伫立着。
文翁仲石人冠服齐整,进贤冠长袍,双手捧笏,武将石人甲胄森严,兜鍪锁甲,左手按剑。
石羊垂首温顺,屈膝跪卧,卷角贴脊,石虎怒目圆睁,蹲踞昂首,獠牙外露。
虽历经近七十多年风雨,刀凿的棱角仍透着股雄浑气。
最尽头的神道碑高达丈余,碑额“宋狄武襄公之碑”七个大字是宋仁宗亲书的篆体,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
碑身的碑文密密麻麻,是当年翰林学士王圭奉诏所写,3000多字记着狄青平侬智高、拒西夏的赫赫战功。
祠堂飞檐在松柏间若隐若现,檐角铜铃被风拂得轻响,倒让这墓园更显静穆。
此刻,碑前的祭台早已摆好三牲祭品,墓冢前的空地上早已跪满了人,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跪在蒲团上,为首的几位年过五旬,看辈分该是狄青的曾孙辈,都穿着深色襕衫,神情肃穆得像石雕。
手里捧着个黑漆木盒,里面盛着狄家祖传的鬼神面具——那是狄青早年征战时戴过的,边角已磨得发亮。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畅想天下 作品《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第五十五章马作的卢飞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