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一百八十三万的评估报告在他手中,仿佛不是通往财富殿堂的钥匙,而是一本早已读过结局的书。
他轻轻合上报告,脸上没有任何被上市二字惊起的波澜,反而是一种近乎审视的平静。
方文山敏锐地注意到,陈秉文脸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深邃与淡然,那绝不是一个初次接触上市概念的创业者该有的反应。
“方会计师,”陈秉文的声音响起,平缓、清晰,带着一种前世在投行会议室里惯有的、抽离于喧嚣之外的理性,“感谢德信的看重,以及对陈记未来价值的极高期许。”
他微微一顿,目光直视方文山:“资本市场,或者说上市,对于任何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都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工具,一个阶段性融资和实现价值重估的手段。
它很重要,但绝非终点。”
方文山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
陈秉文的反应,冷静得过分,视角也......超然得过分。
这不像是一个创业者,倒更像一个手握棋谱、俯瞰棋局的弈者。
“我认同您对陈记当前价值的判断。”陈秉文拿起报告,语气带着专业的笃定,“这份基于资产、品牌、现金流和成长性的评估,逻辑清晰,数据扎实。
它清晰地表明,陈记食品已经初步具备了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的基本盘。”
“然而,”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前世投行精英分析项目时的犀利,“现在谈上市,时机尚不成熟,更重要的是目标过于狭隘。”
“狭隘?”方文山下意识地重复,眉头微蹙,这是他从业多年第一次听到有企业家用这个词来形容上市目标。
“不错。”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气场在瞬间变得更具压迫感和洞察力,“上市能带来什么?
无非是三点:融资、品牌背书、股东退出渠道。
这三者,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一个更核心的目标,构建一个难以撼动的商业闭环和持续增长的护城河。”
他转过身,手指在墙上那幅港岛地图上划过,从观塘厂到铜锣湾店,再到尚未完全铺开的港岛区:“陈记目前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中央厨房+标准化门店+流动点的独特模式,是港岛首创、口感极致的高端甜品矩阵,以及正在攻坚的瓶装糖水技术壁垒!
“上市募集的资金,应该是用来强化和放大这些核心优势,而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陈秉文的语气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二编 作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第30章 糖水铺的星辰大海(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