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邮报、民族报,甚至一些财经通讯社的简报,寻找着任何与椰浆相关的蛛丝马迹。
最初,他只是想寻找金象涨价、泰丰签下颂帕背后的行业动态或政策风向。
然而,当他在曼谷邮报经济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篇关于泰国证券交易所股票短评时,整个人瞬间愣住!
那篇短评透露的信息量,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1978年的泰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总数仅二十七家。
绝大多数公司市值在1000万–1亿泰铢之间。
而金象食品工业公司赫然在列,文章提及该公司因南部主要椰子产区遭遇罕见风灾,导致其股价持续低迷,交易量萎缩,投资者对其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能力持极度悲观态度。
股价本周跌至1.2泰铢股,总市值仅余约1360万泰铢(约合515万港币)。
五百一十五万港币。
算出金象公司市值后,陈秉文觉得或许除了寻找优质原料基地,还有别的路可走。
......
第二天,曼谷纳隆会计师事务所。
陈秉文坐在硬木椅上,对面头发花白的老会计师纳隆,正将一沓文件推过来。
在五百美金的驱动下,老会计师纳隆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从同行手中买到了金象食品工业公司的详细资料。
“陈先生,情况比报纸上写的更有趣。”纳隆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泰语腔,“金象食品,典型的家族企业。
颂猜家族通过交叉持股,实际控制约43%的股份。
剩下的57%,超过50%的股份,分散在几千个泰国散户手里,另外还有7%,握在几家本地小基金手里。”
“债务呢?”陈秉文的声音很稳,目光紧锁着那份报告。
“不算健康,但也不致命。”
纳隆翻文件,接着说道:“银行短期贷款约合港币120万,主要用来维持受灾后的生产恢复和支付供应商货款。
他们的核心资产......”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南部那两千亩被台风吹得七零八落的椰园和甘蔗园,账面上值钱,但残值嘛......恐怕要大打折扣。
不过,他们在罗勇工业区有全套的椰浆和糖浆加工厂,设备保养尚可,土地产权清晰。”
43%对50%+的散户!
两千亩的椰园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十二编 作品《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第35章 收购金象(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