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排解释怨修和。偏刘濞不愿应召,托词有病却回朝使。文帝又使人至吴探问,见刘濞并无病容据实返报。文帝惹动怒意,每遇吴国使者到京,文帝便责问吴王何以不朝,将使者囚系狱中治罪。既而又有吴使西来面见文帝。文帝责问吴王何故诈病不肯入朝?吴使从容答道:“吴王因为儿子冤死托病不朝,今被陛下察觉囚系使臣。吴王很是忧惧唯恐受诛。若陛下再加急迫,吴王更加不敢入朝了。臣愿陛下不咎既往使彼自新,吴王得陛下宽容自然悦服。”文帝听了觉得有理,遂将所系吴使一并放归,且遣人赍了几杖往赐吴王。吴王拜命不敢生心。
却说薄昭因为谋立外甥汉文帝有功,被赐封太原。太原称不上繁华,但也是富庶之地。薄昭刚来到太原时,还能够保持国舅爷该有的身份,处处小心谨慎,深怕给旁人落得个皇亲国戚骄横跋扈的印象。
时间一久,薄昭觉得太原不是都城腹地,与朝中大臣也没有多少交集,就开始慢慢地放松警惕。
薄昭虽然有些放松,但也不至于放纵,该守的立法一点不敢逾越,毕竟深知为官之道,更明白艰难创业换来的今天实在不容易。
可是薄氏的子弟们不这么想,觉得薄昭已经贵为皇舅爷,当年要不是极力拥护汉文帝刘恒,表哥也不会有今天,这群薄氏子弟就开始在太原地区作威作福,强取豪夺,劣迹斑斑。
不久薄氏子弟的坏名声就传到了长安,汉文帝派自己的宠臣钟毓去巡视一番。钟毓到那里一看,薄昭家的纨绔子弟们果然在鱼肉百姓。钟毓便奏明汉文帝有关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请汉文帝诛杀为首的薄贵。
薄昭听说此事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跟钟毓求情,哪知钟毓不吃这一套,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薄昭一看软的不行,干脆来硬的,把钟毓给绑了,对其进行恐吓。钟毓作为皇帝钦点的使者,自然不会怕薄昭,两人来回互怼,薄昭一时没压住怒火,一刀把钟毓给捅死了。
钟毓被杀后,汉文帝极其恼怒。身为一国之君,手下的宠臣如何专横都可以,唯独不能凌驾到皇权之上。汉文帝派出的使者就代表汉文帝本人,如今使者被杀,就等于是挑衅自己的皇权。
汉文帝二话不说下诏处死薄昭。这时大臣中有人阻止说:"汉朝向来以孝治天下,今天若诛杀舅爷,陛下就是不孝"。另一派则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不杀皇舅爷,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汉文帝内心是倾向诛杀薄昭的,但是又怕自己担上不孝的罪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