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自以为学问未精仍旧勤学,一直学了三年,医道精熟,此时年仅三十九岁。乃辞师回里为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名闻远近,病家多来求医,门庭若市。
淳于意与人医病,都是随便给资,不计多少。不过一人精力不能应接千人,有时不堪烦扰,往往出门游行。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在家中。有些病家征候危急,盼他前来救治,谁知日复一日望得眼穿,终是请他不到。有的挨延不过就死了,其家属不免抱怨。所以平日得他治愈感激的人很多,因他不治而死结怨的人也不少。
到了文帝十二年,有怨家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淳于意被捕到官,讯明应受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没有儿子。淳于意临行时,女儿们都去送他,哭成一团。淳于意看着5个女儿,就长叹着说:“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了父亲的叹息,几个女儿都低着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紫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于是缇紫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就这样,缇萦和父亲淳于意一起动身去京城长安。
缇萦一路上细心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临淄相距长安1000多千米,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马上被押人监狱中。
为了营敦父亲,缇紫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人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意思是: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
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