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出外,暗地搜寻刺客数十人,许以重赏,命其分头前往长安行刺袁盎及当日与议诸人。刺客依言,分作数起前往长安而去。
第一人行至关中,沿途向人问起袁盎,无不道他好处,刺客听了心中暗想,原来袁盎是个好人,我岂能下此毒手?不如卖个人情给他。打算既定,遂一直来见袁盎说道:“吾受梁王之命前来刺君,闻君是好人,心中不忍,但后来刺客尚有十余人,未必都与我同样想法,故特面告,君须早为防备。”说罢扬长而去。袁盎闻言吃了一惊,从此心中闷闷不乐,不知如何是好。听说当地有个卜者棓生,能知未来之事,遂前往棓生家中问卜。不知棓生怎么说的,袁盎回来时路经安陵郭门外,适遇梁国刺客在此守候,望见袁盎后便上前问道:“来者是否袁将军?”袁盎直答道:“我即袁将军,君来见访莫非有事?”话音未落,来人一剑迎面刺来,袁盎不及提防倒地而死。其人恐被路人遇见,匆促之间不及将剑收回,立即拔足飞奔而去。袁盎死时其剑尚着身上。
袁盎死后不过数日,与袁盎一同建议的十八人也都遇刺,行刺的人均被逃脱。有司连忙奏闻景帝。景帝不待详查便跟左右说:“这个一定是梁王所为,朕忆被害诸人统是前次与议诸人,不肯赞成梁王,所以梁王挟恨遣人刺死;否则袁盎与人有仇,杀死袁盎便足了事,何故牵连多人呢!”说着即令有司严捕刺客,好几日不得拿获。
有司见此案寻不出一点头绪,景帝又几次催促,急得坐立不安寝食皆废。忽念行凶证据只有袁盎身上被刺之剑,如今既无别法,且就此剑检查一番,或可发现踪迹。想罢遂命将剑取至,详细把玩,见此剑既无文字表记,形式又与普通人所用无异,并无特别不同之处,不觉失望,于是将剑放在案头,看了又想,想了又看,忽见剑柄陈旧,剑锋却白如霜雪,并无一点锈涩,由此断定此剑久经佩带必非新铸。既然是个旧物,必是刺客杀人之前重行磨洗。若说刺客自己磨洗,他未必学有此种技艺,而经工匠之手,他必定要将物主姓名住址记下,以免错乱,所以只须寻得经手工匠,此案便有眉目,故命从吏出查。
当日从吏持剑出到长安市上,遍寻磨洗刀剑工匠,将剑与之观看,令其认明此剑是否曾经其手磨洗。一连问了十余人,都说不是,末后遇见一匠将剑细看,认得是经他磨洗。从吏便问道:“此剑系由何人交你磨洗?”洗工匠想了片刻后答道:“十日前有梁国郎官某人手持此剑令我磨洗。”从吏闻言连忙据实回报,有司查得梁国郎官尚在长安居住,遂不动声色差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