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别易他人,难保不生变故,李陵想定,遂辞绝任立政道:“大丈夫不能再辱。”任立政知事不成,过了数日,遂辞别李陵归国。李陵袖出一书,托任立政带交苏武。任立政回到长安入见霍光、上官桀,备述李陵言语,二人见李陵不肯归国只得由他。任立政又将李陵托带之书交与苏武。苏武拆开一看,但见书上写道:
嗟乎子卿!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矣!将军功盖天地,勇冠三军,古今所未有也。我认为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但听说你归国后,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你不过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
今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李陵顿首。
苏武阅书为之叹息。后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竟死于胡中。
假如汉武帝能理解李陵当时的一片心境,假如他采纳了书中令司马迁的真情真言,李陵一定会重归于汉朝,因为天性忠诚于国家的他,报效汉朝才是其真正的归途之梦。
却说一日有人乘坐牛车,上立黄旗,身穿黄衣,头戴黄帽,直到未央宫北阙之下,自称卫太子。公车令急忙入报,霍光大惊,入告昭帝,商议处置之法。先下诏使公卿将军审视虚实,百官统去看验,有几个说是真的,有几个说是假的,结果是不能咬实未敢复命。霍光恐有变故,命右将军王莽(非新帝王莽)领兵守住阙下,以备非常。
都中人民听说卫太子出现,也同时聚观,议论纷纷,一众文武呆立观望,想不出主意。忽见人民纷纷让路,众人定睛观看,却是京兆尹隽不疑到来。因为隽不疑闻诏稍迟,所以后到。当下不疑分开众人,行到近前,略略看了一眼,即喝令吏役将其拿下。从人不敢违慢,立把他绑缚起来。众人都觉得错愕,其中一人与不疑友善,便上前劝阻道:“是非尚未可知,何妨稍缓。”不疑对众人说:“便是卫太子,诸君也不用害怕,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走在外,此乃罪人未曾诛戮,忽自来归法应拿捕。”说罢便命人将他送往诏狱。大众闻言都觉得隽不疑很有见识,于是一哄而散。
霍光与昭帝坐在宫中,等候群臣回报,心中十分忧虑,心想其人如系假冒,不妨捕拿治罪,此事还好办。万一卫太子未死,今日来归,将用何法处置?计议未决,近臣报说京兆尹隽不疑已将其人擒拿下狱,并将不疑言语备述一遍。昭